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章 镇街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766
颗粒名称:
第三章 镇街道
分类号:
K29
页数:
3
页码:
50-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石狮市镇和街道的具体情况。
关键词:
石狮市、镇、街道
内容
第一节镇
一、灵秀镇
灵秀镇位于石狮市西南部,三面与晋江市接壤,西连罗山,南接龙湖。明洪武年间蔡氏迁居此地。境域一直隶属石狮镇。1993年9月,经福建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灵秀镇,因辖区名胜灵秀山而得名,镇政府驻塘园村,总面积16.32平方公里。1997年,辖钞坑、彭田、塘园、仕林、前廊、塔前、港塘、灵狮、灵峰、灵山、华山11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
二、宝盖镇
宝盖镇位于石狮市中部,区域呈线条状,西北部较平坦,大部分是海滩淤积地,东南部是丘陵台地,有石狮市最高峰宝盖山,镇名来源于此。境域隶属石狮镇,1993年9月2日,经福建省民政厅批准,成立宝盖镇,镇政府驻塘边村,辖15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总面积21.53平方公里。1997年,辖塘头、雪上、上浦、玉浦、龟湖、后垵、松茂、仑后、塘边、塘后、前坑、前园、龙穴、杆头、坑东15个行政村。
三、蚶江镇
蚶江镇位于石狮市东北沿海突出部,西南与宝盖镇毗连,东与祥芝镇接壤,南邻永宁镇,镇政府驻蚶江村。总面积34.38平方公里,海岸线17公里。蚶江系泉州湾南的要隘,扼泉州湾的门户,以古代沿江滩涂产蚶而得名,雅称锦江。宋初,蚶江属安仁乡江阴里;石湖属安仁乡永宁里。元代,蚶江列二十三都,石湖列二十二都,明代沿元建制。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蚶江列二十三都,统4图19乡;石湖列二十二都,统1图1乡。乾隆年间,蚶江设通判厅。
民国23年(1934年),蚶江建镇,辖18保:蚶江9保,石湖3保,大厦1保,锦里1保,莲埭3保,东垵、石壁1保。民国33年,蚶江改名和平镇。民国35~38年,改为复兴乡,辖莲湖、洋厝、青山、祥芝、锦林、伍堡、古莲、锦溪、莲埭、锦江、龙窟、石湖、东坡共13保。
1950年6月,蚶江乡属晋江县第九区,区公所设在永宁。1952年6月,蚶江乡属第十四区,区公所设赤湖。1958年3月撤区并乡。9月,以乡成立人民公社,蚶江属祥芝红旗人民公社。1961年,蚶江由祥芝析出成立蚶江人民公社。蚶江人民公社东部和北部临泉州湾,南部接永宁人民公社,西南部与石狮人民公社交界,东南部与祥芝人民公社毗邻,辖25个自然村,分设14个生产大队,1个农场。公社驻蚶江。1984年蚶江人民公社改为蚶江乡。
1985年8月,蚶江乡改为蚶江镇。
石狮建市后,蚶江镇属石狮市。蚶江镇人民政府驻蚶江,辖蚶江、锦里、大厦、石农、石渔、莲东、莲中、莲西、青莲、洪窟、锦亭、水头、莲塘、溪前、厝仔、石壁、锦江、东垵、古山19个行政村、2个农场,共25个自然村。
四、祥芝镇
祥芝镇位于石狮市东南滨海突出部,北靠泉州湾口,南邻古永宁卫城,西连蚶江镇,东与台湾一水之隔,距石狮中心市区13公里,镇政府驻地伍堡村,总面积46.51平方公里。祥芝,原名■箕。宋、元时属晋江县安仁乡永宁里。明、清分隶二十、二十一都。隶属二十都的有东埔、港东、深埕、谢厝、卢厝、西坑、港前、厝上、西港、上埭、洪窟11村;隶属二十一都的有祥芝、大堡、前山、古浮、莲坂板、湖西、洪厝、伍堡、赤湖、后湖、山兜、前厝、东店、杨厝、后山、东园、莲厝、邱下、郭厝、奈厝前、湖厝、墩厝、墩上、草柄、乌山脚和2个已废村落塔山村、西山村共31个自然村。民国31年为晋江县祥芝乡。民国33年,祥芝与蚶江合并为复兴乡。民国38年9月底,祥芝划为晋江县第九区。1952年属晋江县第十四区(双湖区)。1956年属莲塘区,1958年9月,成立祥芝红旗人民公社。1961年,改称祥芝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祥芝乡,1991年10月,改为祥芝镇。
石狮建市后,祥芝乡隶属石狮市。1997年,祥芝镇辖伍堡、西墩、祥渔、垵渔、祥农、大堡、洪厝、古浮、莲坂、后湖、邱下、赤湖、东店、杨厝、西港、东园、莲厝、郭厝、厝上、锦尚、卢厝、港前、谢厝、深埕、东埔一、东埔二、东埔三、奈厝前28个行政村,共有35个自然村。
五、永宁镇
永宁镇位于市境东南部滨海地带,东临台湾海峡,西倚宝盖山,南与深沪镇隔海相望,三面环海,镇政府驻永宁居委会。总面积29.53平方公里。
永宁,状若鳌鱼,别称“鳌城”。唐时称高亭,宋初称凉恩亭,在海口一带,则称“水湾”,又称“水澳”,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及海防要地。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为防外患,于此建水澳寨,称“永宁寨”,寓意永得安宁,因此得名。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防倭患,朝廷于此置卫,作为泉南屏障,称永宁卫。下辖福全、崇武、中左(厦门)、金门、高浦5所,设3个巡检司,分置于祥芝、深沪、围头。明嘉靖年间,俞大猷曾率军民于此抗倭。
清代,永宁划为晋江县二十都,辖岑兜、西岑、梧村、洋厝、前埔、西边、山根、竹篙厝、院东、港前、西坑、山边、新洪窟、西港、厝上、东埔、沙美、永宁、港边、梅林、寨下、浯垵、金埭、坑尾、沙堤、郭坑、路角、洋丹、下宅、深埕、谢厝、港东、郭宅、卢厝、官聘、塔石共36乡。
民国3年永宁属晋江县石狮区。民国31年,永宁改为镇,设镇公所,辖永宁保、玉东保、金沙保、梅港保、双岑保、联溪保、洋沙保、厝上保、杆东保共9个保。
民国38年9月,成立永宁镇,先后为晋江县第九区、第十五区政府所在地。1958年隶属石狮人民公社。1961年成立永宁人民公社,辖永宁、梅林、港边、外高、金埭、沙埭、下宅、后杆柄、洋厝、西偏、子英、沙美、西岑13个生产大队。后又分出塔石、前埔、郭坑、浯沙、山边、郭宅、院东7个生产大队,全社共20个生产大队。1984年成立镇。
石狮建市后,永宁属石狮市。1997年,辖永宁居委会和外高、浯沙、金埭、梅林、港边、沙堤、新沙堤、下宅、郭坑、后杆柄、院东、山边、郭宅、子英、西岑、前坡、西偏、塔石、沙美、洋厝20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
第二节街道
一、凤里街道
凤里街道地处石狮市区商贸繁华中心,境域隶属石狮镇、石狮街道,1993年7月成立凤里街道,凤里街道以石狮凤里庵观音亭为中心,面积3.98平方公里,辖五星、新华、大仑3个行政村和东村、后花、宽仁、馆顶、仁里、新华、华南、华仑8个居委会。1997年,辖东村、后花、宽仁、馆顶、仁里、新华、华南、华仑8个居委会和大仑、五星、新华3个行政村。
二、湖滨街道
湖滨街道位于石狮市中心区域东部,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石狮重要的金、商贸区。境域隶属石狮镇、石狮街道,1993年7月,成立湖滨街道,面积6.17平方公融里
1997年,辖新湖、湖东、湖南、仙迹、花园城、金林6个居委会和新湖、林边、曾坑、长福4个行政村。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