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龙浔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71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龙浔镇
分类号: F299.21
页数: 3
页码: 1153-11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8-2007年德化县龙浔镇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 德化县 乡镇 龙浔镇

内容

龙浔镇位于德化县城关西南部,东邻浔中镇和三班镇,南与永春县苏坑镇接壤,西毗盖德乡,北与浔中镇的富东、凤池、世科隔浐溪相望。
  龙浔镇历史悠久,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设龙浔驿。时龙浔地域属归德乡灵化里管辖,明属归德乡坊隅里,清属在坊里城内社。民国29年(1940年)属浔中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第一区。1958年撤销浔中镇,并入浔中人民公社,设居民办事处。1961年改名为城关居民大队。1963年重新成立浔中镇,辖富东、凤池、兴南、德新4个居委会。1980年改称城关镇,1981年改称龙浔镇。1997年7月1日,龙浔、浔中两镇行政区域调整,富东和凤池二社区划归浔中镇,原浔中镇所辖的宝美、丁溪、丁墘、大坂、英山、高阳6个村划归龙浔镇。
  2007年年底,龙浔镇辖宝美、丁溪、丁墘、大坂、英山、高阳6个建制村和德新、浔东、兴南、南门、龙鹏、湖前、金锁、园丁新村8个社区。全镇土地总面积40.4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415.2公顷、林地面积2159.8公顷;有163个姓氏,总人口108234人,其中户籍15332户、51706人,流动人口56578人(县内跨乡镇流入40730人,县外流入15798人),旅居海外华侨、华人和中国港、澳、台同胞3000多人。当地居民中,大部分为汉族,占99.8%;另有侗、回、畲、蒙古、土家、佤族等6个少数民族占0.2%。
  龙浔镇地处浐溪和丁溪两溪交汇地区,海拔470米,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地面大部分较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600~2000毫米,有丰富的瓷土矿以及铅、锌、紫砂土、优质黏土等矿产资源。
  龙浔人民富有革命斗争传统。清末,有陈焕拱组织农民起义。1927年,中共地下党在丁墘建立德化第一个组织——中共德化支部,并在城关及周围乡村组织农会、工会,开展减租减息、抵制苛捐杂税等革命斗争活动。丁墘、丁溪、高阳为革命老区基点村。
  龙浔镇农村历史上以农业为主,农瓷兼营,镇区居民从事商业和贸易。宝美曾是城关居民蔬菜主要供应地,丁墘、丁溪、英山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1953年,县政府曾在湖前创办德化县农场。“十五”期间,龙浔镇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城郊农民发展高优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生产上规模,形成产业化,先后建成高阳、大坂、英山等蔬菜基地、面积233.33公顷,建成英山、高阳铁观音等基地、面积66.67公顷,建成高阳德化梨和早熟水蜜桃基地、面积160公顷,建成英山养殖场、年出栏生猪1000头、家禽3万羽等。2007年,农业产值6188万元,同比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7081元,同比增长7.7%。
  龙浔是德化陶瓷主要产区之一。1997年行政区域调整后,区域内的瑶台、大卿、高阳与浔中的隆泰、三班的泗滨被称为德化五大古窑场,全镇已发现宋元时代的古窑址14处,其中屈斗宫窑址被列为国家100个重点保护遗址之一。宝美、丁墘、丁溪是德化县生产陶瓷为主的专业村。镇党委、政府抓住机遇,采取打造品牌、拓展市场、优化环境、促产业升级等措施,主动配合县委、县政府先后创办“省级民营科技(陶瓷)园区”、宝美和鹏祥工业园区,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和各种展销会,开拓欧美市场,推进陶瓷业快速发展。至2007年,全镇有规模以上企业85家,陶瓷总产值36.57亿元、占工业产值89.5%,出口交货值29.61亿元、占全县62.2%,创汇8858万美元、占全县57%。佳美集团公司陶瓷产品荣膺“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协发光洋、顺美、得盛、创意集团产品获评“中国陶瓷行业品牌”。有8家企业商标获评省“著名商标”,有60家企业通过ISO9000产品质量认证,年开发陶瓷新产品2万多件,210多家企业在国内各地设办事处或经销网点,全镇陶瓷产业呈现产销两旺的发展势头。
  龙浔金融、商贸及其他第三产业繁荣。镇区内驻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支行)和农村信用联社金融机构,建有南门、龙南、塔雁、湖前、龙鹏和东大路商贸市场,有新华都购物广场,以及20多家超市、商场;有四星级戴云大酒店以及恭汇、益源、龙腾、迪云洲、福都和温泉、假日等10多家宾馆和酒家。中餐馆、风味小吃、时装和日用百货店,以及茶馆、发廊等遍布大街小巷。据不完全统计,年商品零售额10多亿元,约占全县商品零售总额三分之一。
  龙浔镇区是德化县城关核心区之一。根据县委、县政府“大城关”发展战略,按照《德化县城区总体规划》,1990年后,龙浔镇先后改造德新、塔雁、兴南、龙鹏4条旧街,新建龙东、南门、湖前3个街区和宝美、金锁、园丁3个新村。1995年后,又建成民营科技园,以及东环路、南环路、西环路工业园区、职工公寓和居民小区。2000年后,建成瓷都大道及其两旁的公务大厦和商住楼;同时拓宽交通道路,完善通信、电力、环卫等基础设施,新建的佳美大厦、电力大厦、供销大厦等高层建筑初现现代城镇气派。
  龙浔镇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全镇有科研所100多家,被省确定为科技示范镇,辖区内有德化第三中学、第六中学、实验小学、龙浔中心小学及农村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有德化县中医院、妇幼保健站和计划生育服务站,以及卫生所、诊所、药店20多家,有老人大学、老人活动中心,以及基地文化和体育健身活动场所。至2007年年底建成的瓷都广场,集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充满和谐、欢乐的气氛。
  龙浔镇历来人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宋至清时代,有进士、举人及八品以上职官138人;民国时期有科(营)级以上职官35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知有副处(团)及以上干部36人,正科(营)级58人;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120多人、博士18人、硕士34人。
  20年来,龙浔镇先后获国家、省、市、县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先进集体”、“省级卫生乡镇”“省级文明村镇”等数十个荣誉称号。2003年,龙浔镇进入“福建省50强乡镇”行列;2005年,进入“全国千强镇”行列。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龙浔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