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衣食住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70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衣食住行
分类号: K892.25
页数: 3
页码: 1101-11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8-2007年德化县衣食住行的民俗发展情况。
关键词: 德化县 民俗 衣食住行

内容

一、衣饰
  童装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童装款式多样,有小西装、小牛仔、小汉装(地主衫)、小长衫加马褂、小夹克、背带裤、运动服等,活泼有趣,城乡儿童穿戴无明显差异。
  男青年服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男青年打破以往呆板、单调的服饰格局,穿着渐趋新潮,西装、夹克、猎装,夏令着T恤衫成为常服,配以皮鞋、旅游鞋,显得英俊、潇洒,充满青春活力。许多年轻人喜欢牛仔装、休闲装、T恤、运动装,配以皮鞋、旅游鞋,既简单又显气质,富有朝气。
  女青年服饰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女青年服饰改变以往单调色彩,有西服、小喇叭裤、紧身健美裤、套裙、连衣裙、喇叭裙、百叶裙等。发式有烫发、短发、披肩发,并时尚佩戴项链、戒指等首饰。进入90年代以后,青年女装款式日新月异,衣饰变化层出不穷,比新潮、穿名牌,追求时尚。主要有各式西装、裙装、牛仔装、旗袍、毛衣、大衣等,配上款式新颖的皮鞋、靴子、凉鞋等。尤其少女穿着鲜艳,大红大紫,梳以马尾长辫,散发出蓬勃的青春气息。布质有棉料、毛料、羽毛料、丝料、化纤料,尤以使用化纤料的布较多。饰料花色图案分门别类,庄重、豪华、清秀、浅淡深浓各显风韵,令人有万紫千红的感受。其饰品包括化妆包、挎包、手袋、项链、戒指、手链、耳环、胸花以及发卡、发带等。
  男中老年服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城关居民冬天以式样庄重、颜色较单一的西装、夹克为主装,配以皮鞋、旅游鞋;农村居民较简朴,多以中山装为主装,配以解放鞋、塑料鞋。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则以西装、夹克居多,夏天,穿衬衫、T恤、汗衫,配凉鞋。
  女中老年服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老年女性多以汉装和对襟女装着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老年女性服饰种类繁多,总体偏向式样较稳重、花色较暗淡的服装。其饰品主要有项链、戒指、耳环等。
  二、饮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德化人饮食实行“一日三餐制”,主食以大米为主,其次是薯类等杂粮。随着经济的发展,喝茶习惯逐渐在百姓中普及。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鲜肉和加工品、乳脂类副食品等消费量逐年明显增长。尤其是汽水、果子汁、可口可乐、咖啡、矿泉水、冷饮、干鲜啤、中低度白酒等的消费量一直以较高的速度在增长。同时,进口饮料、易拉罐饮料,高度名白酒、色酒等的消费量也有所增长。
  进入21世纪后,居民主食仍以大米为主,其次是面粉类等食品。肉类以猪肉、鱼为主,羊肉、牛肉、兔肉为辅。烹调讲究,红烧、炖、炒并用,品种丰富,口味清淡。年节传统食品已从以往的鸡鸭鱼肉变为更多样化,香菇、红菇、鲍鱼、龙虾、海参等山珍海味进入寻常百姓家,饮食开始出现“少吃饭、多吃菜”和饭后吃水果的习惯。同时,居民逐渐改变居家饮食的传统习惯,经济富裕的经常进酒家“吃早茶”“赴晚宴”;工薪族和打工族则常常到快餐店、小食馆、中餐馆就餐;西餐式的德克士、肯德基以及国内各地的特色食品、风味小吃,如麻辣串、火锅食、烧烤等陆续进入市场,吸引着众多儿童和青年男女。同时,美国的可口可乐、中国台湾的珍珠奶茶、广东的双皮奶,以及各种各样的牛奶、果汁等饮料不断推陈出新…酒类更是品种繁多,白酒、红酒、啤酒、葡萄酒,国产的、进口的,层出不穷。一些国酒如茅台酒、五粮液、水井坊,洋酒如轩尼诗、X0白兰地、蓝带等也在宴会上饮用。
  三、居住
  新建民房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农村新建民居打破了以往土木结构的传统建筑格局,经济较好的私人建房,一般以砖混结构设计的小楼房为主,楼房内设有大厅、餐厅、厨房、卧室、书房、卫生间等。设计精巧,结构合理,有的还保留有闽南建筑风格。1990—2007年,农村也加快新村建设步伐,由乡镇政府逐步统一规划新村,建在当地经济繁荣、交通便捷处。农民也有集高层次、套房式于一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
  住宅小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城区新建住宅多以小区为主,统一规划,布局合理,环境优雅、美观整洁,并逐步向高层发展。户型结构合理,单身公寓、小户型套房、大户型套房等结构多样化。住房建设以多种渠道筹资有计划地进行,发展迅速。城区规划范围已按实际基建需要而加以扩大,沿浐溪南北已建成二条主街和东大路主街南段,还建成凤塔、双鱼、寨头、笔石、金锁、县府后、西馆尾、塔尖下、王厝山、云亭下、下井亭、后田池、西校场、湖前等居民住宅区,并将湖前划为新的住房和街道开发区,21世纪初始,在城区新建的住宅小区,出现了楼中楼、别墅等高档次的小洋房,装饰豪华,有的别墅室内配有绿色花草、健身房、游泳池、放映厅等高档设施。
  四、出行
  20世纪80年代,城区内交通靠步行或自行车,少数人拥有摩托车。城乡客运普及,大多数村落开通中巴车,乡村老百姓进城当天可以来回方便。20世纪90年代,摩托车非常普遍,进城农民工回家大部分自驾摩托车,城区开始出现三轮车、摩托车载客。的士出租车开始运营,家用轿车也渐渐出现。企业主因业务需要出差常乘出租车或家用轿车。
  21世纪初,城区开通公交车,私人轿车逐渐进入百姓家,摩托车的普及造成中巴客源的不足,城乡中巴车逐渐减少。长途旅行者往往到晋江、厦门或福州转乘飞机;外出旅游的几乎由旅行社组团结队出行。
  五、器具
  1988—2007年,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空调机、中高档音响、VCD、CD、DVD机、家庭影院、液晶电视机、等离子电视机、电脑、高压定时电饭煲、智能电饭煲、微波炉、电磁炉、电话、手机等现代化生活用品进入普通百姓的家庭。此外,普通家庭所用的陶瓷餐具、酒具、茶具等种类繁多、样式新颖、美观实用。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