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职业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486
颗粒名称: 第五章 职业教育
分类号: G718.3
页数: 4
页码: 873-876
摘要: 本章记述了德化县职业教育的情况,其中包括了中等职业教育、成人中等专业教育、技工学校等。
关键词: 教育 德化县 职业教育

内容

第一节 中等职业教育
  一、普通中等专业教育
  (一)师范教育
  1995—1998年,县教师进修学校与南安师范学校联合开办95级、96级南安师范德化分班,招收德化、安溪、石狮部分从教6年以上代课教师95人。学制两年,采用中等师范学校教材,实行全日制教育,增设“电化教育基础课”。教学方法采用单元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尝试教学法、学生试讲法,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加强技能训练,突出师范特性。语文教学实行文选与写作分开教学,增设口语、日常应用文、儿童文学创作等课程。学生毕业后由南安师范学校发给毕业证书,作为师范学校毕业生回县参加教育工作。
  (二)医药卫生教育
  1988年,德化县卫生学校续办泉州卫校(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德化中专分班。开设西医士、社区医学、护士、卫生保健、临床药学等专业。面向全市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招生,学制三年。采用中等卫生学校教材,实行全日制中专教育。至1999年毕业生298人,实行统招统配。2000—2007年,招收缴费生,毕业生112人,全部被德化、永春、南安、安溪、泉州、洛江等地医疗卫生单位聘用。
  二、成人中等专业教育
  1994年,经省教委批准,在浔中村诗敦创办德化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995年,开始招收电脑、涉外财会、汽车拖拉机运行与维修3个专业115人。学制三年,面向全市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及要求学习第二专业的社会青年。至1997年,新增保安、乡镇企业管理专业,全校8班,在校生312人,所缺专业教师实行向外单位聘用。1998年,学校迁苏坂里教育综合楼一、二层。至2001年,先后增设陶瓷雕塑、计算机应用与维修、公关文秘等专业,并与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德化电大工作站(以下简称电大)联办会计电算化专业,累计毕业生259人。2002年并入德化职业学校。
  1991年,农业机械培训班改为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农机校),纳入成人中等学校管理。1994年,首次开办汽车、拖拉机运行与维修成人中专班,招生50人。1995年,增设计算机技术应用、会计电算化专业。1997年,创办泉州市农业工程学校德化教学部,增设农村综合经济专业。1999年,汽车拖拉机运行与维修、农村综合经济和农产品加工3个专业面向全省招生。2003年,农机校撤销,教职工由教育局和农机站安置,校舍等资产划拨县教师进修学校。学校累计招收成人中专学生393人,311人获中专毕业证书。
  三、技工学校
  1988年,泉州市技工学校德化分校,继续开办陶瓷专业班,学制两年,每年定向招收城镇居民户口的应届高中毕业生50人左右,毕业生由劳动局分配到德化第一瓷厂和第二瓷厂任技术工人。是年至翌年,各增设三年制水泥专业一班,招生70人,毕业后定向分配水泥厂工作。
  1989年,投资18.7万元,新建办公楼一座,建筑面积1585平方米。至2000年,共投入143.45万元,完善教学楼、综合楼、操场、围墙、车库等设施,学校总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各类教具3000件,固定资产194.96万元。
  1990年,陶瓷专业改招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1992年,陶瓷专业改为陶瓷工艺专业。是年,学校被省劳动局确认为“合格技工学校”。翌年起,学制改为两年。
  1994年年初,学校创办嘉艺陶瓷厂,作为实习基地。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于第二年停办。是年秋起,实行“学校自主招生,毕业生自谋职业”办学原则,学校每年招生120人左右。同年,成立泉州市德化技术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对陶瓷、美容美发、水电等3大行业26个工种进行初、中级职业技能鉴定。1995年,学校更名为泉州市德化技术学校,为全市陶瓷行业培养中级技术工人。2001年,全校有6班,在校生272人。同年9月,并入德化职业学校。至此,累计毕业生1237人,就业率90%以上;职业技能鉴定陶瓷专业885人、美容美发专业105人、汽车驾驶员等级委托鉴定732人、中级陶瓷雕塑和雕刻等技能鉴定885人。
  四、职业高中(中专)
  1988年秋,全县设职业中学4所,其中德化城关职业中学开设陶瓷美工、陶瓷造型、建筑、水电、幼教等5个专业,8个班,237人。1993年,增设家电、财会、公关文秘等专业,全校12班,在校生475人;赤水职业中学开设植保、畜牧、兽医、摄影、食用菌专业;南埕职业中学开设林果专业班;三班职业中学开设柑橘、茶果、财会、陶瓷、英语专业。1991年,赤水职业中学改为赤水初级中学。相继,三班职业中学、南埕职业中学先后改为初级中学。
  1994年,城关职业中学升格为职业中专,更名为福建省德化职业学校。学制三年,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史地、物理、化学和体育等公共课程,并按专业特点开设计算机应用、艺术、陶瓷装饰、陶瓷雕塑、陶瓷电脑设计、陶瓷营销、工艺美术、财会、油画、船政等专业课程。先后与香港西南艺术公司、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分别联办陶瓷雕塑进修班和大专班。至1997年,学校发展到16个班,在校生896人。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为学校题词“瓷都艺术人才的摇篮”。至2000年,学校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教师苏健强的课稿《鼻子》获全国首届专业技术教育优秀说课稿一等奖,编入全国《专业技术教育说课稿精粹》。2001年9月,与德化技术学校、德化成人中专学校合并,迁凤凰山陶瓷学院(筹)校区,实行“三块牌子、一个班子、统一管理”的运行机制。开设陶瓷雕塑、陶瓷装饰、陶瓷电脑设计、陶瓷营销、陶瓷配方、工艺美术、财会电算化、电子商务、职业经理等专业,并与集美轻工学校联办陶瓷美术专业班,新招生866人,全校设59个教学班,在校生2368人。秋季,从景德镇陶瓷学院引进美术专业本科毕业生19人,充实师资队伍。
  2007年,学校开设工艺美术、陶瓷装饰、电脑美术与动画设计、财会电算化、计算机及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陶瓷雕塑、工艺品图纸设计、幼儿教育9个专业,在校生1180人。附设福建省陶瓷行业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泉州市青少年干部计算机培训点、考点。建立“中国白”陶艺坊、陶瓷研究所等校外实习基地。成为福建省陶瓷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
  20年间,职业学校累计毕业生6033人,就业率98%。主要分布在上海、南京、杭州、深圳、东莞、汕头、厦门、泉州及德化境内。毕业生中考上大学艺术设计专业501人、硕士研究生6人;任大学讲师8人、中专讲师6人;获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4人,省级工艺美术名人3人,高级工艺美术师6人,工艺美术师38人。学校先后获“福建省先进教育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第二节 高等职业教育
  1998年后,德化职业学校先后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分别联办陶瓷雕塑进修班和大专班。至2003年,187名学生获得大专毕业证书。2001年,农机校与福建农林大学合办农村机电、计算机与网络专业自考大专班,招生141人,全部毕业。2003年,职业学校受浙江省龙泉市教育局委托开办陶瓷雕塑大专班,35名学员全部毕业。
  2003年,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经省教育厅批准,开办“五年制大专”2个专业,向全省招生。2007年,学院面向全国招生,设陶瓷艺术、设计艺术、陶瓷工程、工商管理4个系,艺术设计、雕塑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材料工程技术、热能动力设计与应用、工商企业管理、商务英语、物流管理10个专业,在校生577人。
  第三节 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1995年,德化县领导率领教育局有关人员到景德镇陶瓷学院、职工大学考察,提出创建德化陶瓷学院的建议。1999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创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以县委副书记苏荣璠为组长的筹建领导小组,确定校址在浔中镇凤凰山。是年12月,筹建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确定学院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翌年5月,一期工程开工。2001年3月,县人大将其列入《德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发出“举全县之力,办学院”的倡议。4月,泉州市人大将其列入《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9月,一期工程竣工,市长施永康等领导为其剪彩。同时,德化职业中专学校、德化技术学校、德化成人中专学校一并迁入。2002年,泉州市政府向省教育厅申请筹建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省教育厅厅长朱之文两次到德化调研考察。后省教育厅函复泉州市政府,同意在德化职业中专学校、德化技术学校、德化成人中专学校及德化县矿物质分析中心合并的基础上筹建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由德化县人民政府负责筹建。截至12月,筹集资金2725.9万元,其中政府投入1750.5万元,学校自筹295万元,社会捐赠680.4万元。2003年,县政府任命粘秋生为院长,并开设“五年制大专”2个专业,向全省招生。2004年,省教育厅批准在原有雕塑、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上,新增五年制大专电脑美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2个专业。县政府调整筹建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小组,县长李辉跃为组长,苏荣璠为顾问,并制定《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人才引进方案》。2005年5月,省政府在省高等学校设置专家组实地考察和评议的基础上,批准正式设立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内设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后勤处等10个管理机构和3个教学辅助机构。9月,省教育厅专家组到学院进行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检查,认为:学院校园基础设施、实验仪器设备、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图书馆建设等方面的办学条件基本到位;教学管理文件比较规范、齐全;政府对学院的重视程度高,投入大。是年秋,开设三年制雕塑、陶瓷、装潢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4个专业,五年制设雕塑、陶瓷艺术设计、电脑美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4个专业,面向省内部分地市招生。2006年5月,学院通过教育部备案,为专科层次,由福建省主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8月,省编委确认学院机构规格为相当副厅级,由泉州市政府举办,行政管理委托德化县政府负责,教学业务由教育厅管理。学院内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是年,增设材料工程技术、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工商企业管理、商务英语等三年制专业,面向全省招收学生227人。
  2007年始,学院面向全国招生,设陶瓷艺术、设计艺术、陶瓷工程、工商管理4个系,艺术设计、雕塑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材料工程技术、热能动力设计与应用、工商企业管理、商务英语、物流管理10个专业,在校生577人。校园面积16.7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场所26270平方米,学生公寓16682平方米。办公楼、普通教学楼、美术教学楼、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实训楼、图书馆、学生公寓、教工住宅楼和运动场等设施完整;图书(含电子图书)13.6万册,专业期刊215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20万元;建立福建冠福家用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佳美集团公司等34家校外实践、实习基地。获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绿化模范单位等荣誉。学院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讲师、高级工艺美术大师31名,中学高级教师20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3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5名;拥有“双师型”教师20名。并聘台湾金门陶艺大家王俊文为学院客座教授。
  学院确立“博学、精艺、厚德、善行”校训,树立“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研发兴校、联企活校”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践实训为主要途径,培养陶瓷等行业职业技术人员。先后与国立华侨大学、黎明职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康尼学院及金门陶瓷厂建立合作关系。在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大会上,学院选送师生创作的参评作品13件,其中获奖作品9件。
  学院兼设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中国轻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分站、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点、福建省陶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福建省陶瓷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中心,福建省陶瓷技师、高级技师培训与鉴定基地,泉州市科普教育基地、泉台青少年交流基地,福州大学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