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体制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469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体制改革
分类号: G527.57
页数: 2
页码: 857-858
摘要: 本章记述了德化县教育体制的改革情况,其中包括了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等。
关键词: 教育 德化县 体制改革

内容

第一节 办学体制改革
  1988年后,中小学继续实行“地方负责、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各乡(镇)村担负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办学责任,形成县、乡(镇)、村三级办学格局。
  1994年,德化县贯彻泉州市政府《泉州市民办全日制学校暂行规定》,鼓励社会人士投资办教育,发展民办教育。1996年,许志明创办第一所民办学校——绿剑武术学校。逐渐发展到19班、850人,招收幼儿、小学、初中学生,办成九年义务教育兼武术专业的全日制学校。张金标、林金水等人相继在城关创办隆德学校和旺旺幼儿园。隆德学校发展成幼儿、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及职业培训多层次教育学校,最高峰时全校有62班、3015人。
  2001年始,县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把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主要由农民承担转到主要由政府承担,把政府责任从以乡(镇)为主转到以县为主。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县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城关公办中小学不断扩容,民办学校规模逐年萎缩。2007年秋,隆德学校保留小学5班,234人;中学8班,437人;中专4班125人。城关民办幼儿园19所,54班,1603人(其中隆德学校7班,262人)。形成以公办学校为主体,民办学校为补充的办学格局。
  第二节 管理体制改革
  1988年后,德化县中小学继续实行“三级办学、三级管理”体制,完全中学、职业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县直学校及实验幼儿园由县管理;乡(镇)幼儿园、小学、初中和成人教育由乡(镇)负责管理;一般完小以下由乡(镇)村共管,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政府定期对校长和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的“德、勤、绩、能”进行全面考核。学校内部继续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中学和学区各配备校长1人,副校长1~2人,教导主任1人。学区校长领导和管理辖区内小学行政和教育教学等工作。除学区校长外,其他学区行政领导和工作人员都兼课。
  1989年秋季开始,全县小学执行省教委《关于改革和加强小学管理的若干要求》规定,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具有法人代表资格。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实行统一领导、全面负责。学区校长负责全学区教育教学工作;分管中心小学的副校长负责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分管成人教育的副校长负责全学区扫盲等工作。教导主任、总务主任、总辅导员履行所分工的职责。校长通过校务会议,对学校重大工作进行决策部署。
  1992年,县政府制定《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实验小学、城关小学、汤头学区、美湖学区和德化一中、城关职业中学、美湖中学、霞碧中学8所学校进行改革试验。1993年,县政府发出《关于批转县教育局〈实行中小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试行方案〉的通知》,改革学校领导管理体制,确立校长在教育、教学、行政管理中的决策、指挥权,进一步落实校长负责制;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以双向选择优化人员组合,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改革工资分配制度,实行定编、定员、定岗、定责和工资总额包干,实行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经费包干制度。同时,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县制定乡(镇)教育管理委员会职责,把组织入学和改善办学条件等职能纳入乡村管理范围,乡(镇)成立教育管理委员会,参与教育干部考核、任免和教师调配,改变县统包统管格局,调动乡村办学积极性。县直学校仍然由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
  1997年,全县推行以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和经费总额包干制为主的“五制”改革。教师可以跨越原学校或学区,到其他单位受聘。至1999年,召开2次全县性人才交流会,235名教师脱离原单位,接受其他学校招聘。省教委主任朱永康两次到德化调研,并于1999年11月在德化召开全省中小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座谈会,推广改革经验。2003年,实行全员聘任制,按需设岗,竞争执教。至2007年,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三级(县、乡镇、村)办学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中共德化县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简称“教工委”)和教育行政部门全面加强中小学管理,一中校长由县人民政府任免,其他中、小学(学区)校长由教工委任免,党支部书记由当地党委会任免。中小学继续执行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教师聘任制、经费总额包干制。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