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副食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41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副食品
分类号: F768.2
页数: 3
页码: 800-8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8-2007年德化县副食品的商品经营情况。
关键词: 德化县 商品经营 副食品

内容

一、肉禽蛋 水产品类
  1988年,集市贸易肉禽鱼类成交额861.07万元,比1987年增长51.17%;水产品成交额75.91万元,比1987年增长16.78%。1991年,集市贸易肉禽蛋类成交额1950万元,比1990年增加57万元;水产品类成交额184万元,比1990年减少47万元。国有商业企业销售畜禽15541头羽;水产品销售1200千克。1995年,集市贸易肉禽蛋类成交额9487万元,比1990年增长401.16%;水产品类711万元,比1990年增长207.79%。
  2000年,农村住户经济抽样(60户)调查,人均消费猪肉18.62千克、家禽4.06千克、蛋类3.21千克、水产品1.64千克;2005年,人均消费豬肉20.17千克、家禽4.85千克、蛋类4.23千克、水产品2.77千克。2007年,农村抽样调查,人均消费豬肉21.07千克、家禽5.13千克、蛋类4.92千克、水产品2.94千克。
  二、食糖
  1988年,食糖实行计划分配,按城乡居民人口数和工业用糖下达指标。城区食糖主要由国有商业网点供应,农村的食糖主要由基层供销社门市供应。当年全县销售842.3吨,其中国有和供销社系统销售779吨、其他国有企业销售12吨、其他集体企业销售51.30吨。1990年,个私批发业务兴起,国有商业业务逐渐下降。当年国有商业和供销系统销售328.6吨。1992年食糖购销实行市场调节,对城乡居民敞开供应。1995年始,食糖购销业务,由个私企业(超市)或个体商家承担,城乡居民消费量呈缓慢上升态势,1995年,农村住户抽样(70户)调查,食糖消费人均1.72千克;2000年人均2.11千克;2007年抽样(60户)调查,人均2.96千克。
  三、酒类
  1988—1992年,酒类商品市场进一步放开。个私经营者持国有商业公司或供销系统公司的证明介绍,办理托收直接向厂方进货。1993年始,个私经营者可直接向厂方购货。在此期间,德化县酒厂出品的十全大补酒、状元红盛销一时。啤酒类开始畅销,从省外购进的有浙江产的钱江牌啤酒、广东产的珠江、白云、双喜、皇妹等品牌啤酒、省内产的闽光牌啤酒。1993年始,省内产的雪津、清源、惠泉等品牌的啤酒先后占据德化大众消费市场,直到2009年,经久不衰。山东青岛牌啤酒,20年间一直占据高消费市场。
  20世纪90年代末,县糖酒公司从安徽砀山购进原汁葡萄酒(含糖分)进入市场,红葡萄酒类消费快速兴起。21世纪初,干红、干白品牌葡萄酒盛行消费市场,白兰地类洋酒常见高端消费。
  1988—1993年,白酒类中的散装白酒(地产米酒)尚有少量供应,瓶装酒消费大量流行。
  1993年至2007年年底,中、高档品牌白酒几十种,著名的有莲花白酒、双沟、洋河、古井贡、杜康、董酒、泸州老窖特曲、剑南春、五粮液、茅台等品牌白酒在消费市场上流行。
  全县酒类销售,1988年1218.10吨,其中国有商业企业和供销社1117.20吨,其他国有企业25吨、集体商业75.90吨;1990年1320吨,其中国有商业企业和供销社784.2吨,其他国有企业25吨,集体企业510.8吨。1995年,农村住户抽样(70户)调查,酒类消费人均9.25千克;2000年抽样调查,消费人均8.37千克;2005年抽样(60户)调查,消费人均10.14千克;2007年消费人均10.73千克。
  四、蔬菜类
  1988年,集市贸易蔬菜成交额276.37万元。
  20世纪90年代,国有糖酒公司在县城区南门设有蔬菜门市部,视市场供求情况向泉州、同安等地进货,调节市场供应。后企业改制,由公司职工租赁组成股份公司,经营批发,城区南门市场改建时,该股份公司随之消失。全由个体商户参与长途贩运批发、个体菜摊零售经营。
  1990年,集市贸易蔬菜成交额338万元。1992年,城区蔬菜供应量日益增加。1995年,集市贸易蔬菜成交额631万元。
  1998年,县内蔬菜基地出产上市各种蔬菜380万千克,部分品种蔬菜销往福州、厦门、泉州等地。由外地调进的以叶类菜为主。2000年,县内种植蔬菜产量10.45万吨。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蔬菜购买额262.08元。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蔬菜购买额305.77元。
  附:副食品基地建设简介
  一、“菜篮子”工程建设
  1995年,在浔中镇诗敦村建设百亩蔬菜基地,由雷峰镇、春美乡、大铭乡、龙门滩镇等进城农民租地种植。1999年,盖德、赤水、上涌、桂阳等4个乡镇,与惠安县中绿公司合作开发80公项白花菜、春花菜、荷兰豆、甜豆等反季节蔬菜基地。
  1999—2003年,美湖乡与泉州国家蔬菜外贸公司,联合开发中国台湾地区毛豆、美国四季豆、小果番茄种植基地13.33—16.67公顷。2001年,赤水镇锦洋村、龙浔镇高阳村建立百亩无公害蔬菜示范片和春美乡533.33公顷黄花菜基地。2002年,继续巩固省、市县7个直控“菜篮子”基地建设,争取资金105万元,完善基地配套设施。在上涌镇中洋村新建涌洋蔬菜基地,面积10多公顷。2003年,在浔中镇凤洋村建立66.67公顷多绿丰蔬菜基地,种植茄子、大白菜、菜豆、黄瓜等。汤头乡福山村开发种植6.67公顷多黄花菜基地。
  2007年6月,创建苏洋大棚蔬菜基地,由苏洋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引进大棚蔬菜无土栽培技术,在龙门滩苏洋村东漈自然村建立示范基地,占地3公顷,大棚69座、13800平方米,主要栽培品牌西红柿,兼种黄瓜、甜椒、西瓜等。全年在赤水、美湖、盖德、南埕等乡镇新增无公害蔬菜基地6.67公顷。龙浔镇英山村建泉州市德化黑鸡放养场1个、英山村20公顷连片无公害淮山基地1个、盖德乡下寮黑鸡放养场1个、三班镇德化黑鸡繁殖场3个。至年底,全县共有无公害蔬菜基地11个,面积400多公顷,蛋禽基地3个、水产基地2个,生猪基地2个。其中省控基地4个(赤水镇蔬菜基地、国宝乡上洋肉鸡场、美湖乡蔬菜基地、龙门滩镇苏洋村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市控基地4个(英山淮山、春美黄花菜、南埕优质脱毒马铃薯、雷峰焦溪淮山),县控基地5个(县食品公司养猪场、高阳村蔬菜基地、三班龙阙肉鸡场、盖德下寮黑鸡繁育场、盖德淮山基地)。
  二、生猪基地
  1988年,县商业局食品公司建500平方米猪舍一座,投资24.5万元,年底生猪存栏数1325头,全年出栏数3328头。1989年,建猪舍3座,面积1000平方米。全年出栏数5644头,年末存栏数1778头。1991年,生猪出栏数5000多头,繁殖仔猪2000多头。1992年,县商业局养殖场逐步实现转机改制。1999年扶持发展养殖重点户和专业户,促进养殖业向规模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全年畜禽饲养总量380万头(羽),基地生猪出栏4950头。1996—1999年,建生猪基地4个,畜禽饲养总量1200万头(羽)。2005年建无公害畜禽基地1个。2007年,私营养猪场有:雷峰镇雷峰村“德化县雷峰镇洋坑永隆养猪场”,年存栏数1000多头。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