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乐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386
颗粒名称: 第五节 乐陶村
分类号: TQ174
页数: 1
页码: 7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德化县陶瓷中的乐陶村的地理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乐陶村瓷业生产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生产的陶器畅销德化县境内外的内容。
关键词: 德化县 陶瓷 乐陶村

内容

乐陶村,地域广,土壤肥沃,浐溪横贯其间,灌溉条件好,有德化“五大粮仓”之称。该村最早陶瓷窑场始于宋代,瓷业始于明代,是德化“五大瓷场”之一。村境内文物古迹众多,从明代到民国时期制陶作坊20多处,已发现古窑址30多处,其中宋代15处、明代7处、清代7处;政府立碑保护有4处。
  乐陶制瓷已有近千年历史,形成一套完整、独具特色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技术,包括陶瓷土加工、配方、成型、建窑、装窑、烧成等。据资料记载,清代,有外传技艺者上百人,足迹遍及宁德、晋江、厦门、漳州、南平等州县,以及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和台湾地区。民国期间,三明、尤溪、永泰、永春、宁德、泉州、厦门、邵武、武平,以及广东潮州等县市仍有乐陶人传授陶瓷制作技艺的身影。20世纪60年代后,乐陶还有110多人到福建各县市,以及广东、广西、云南、浙江、河北等省和中国台湾地区传授他们历代沿袭的技艺。
  乐陶历来有“学艺先学文”的家规,并成为传世遗风,人才辈出。科举时代有举人数人,贡生、太学生等其他文人100多人。他们学文并非唯求仕途,而是能官则官,能艺则艺,推进陶瓷业发展与技艺传播。乐陶历史上有声望的陶瓷艺人300多人,个个都是有名的文人。正是这种陶瓷与翰墨的交融,艺苑书香的人文环境造就了乐陶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乐陶村瓷业生产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生产的陶器畅销德化县境内外。1955年,农业生产合作社均设陶瓷副业组;1957年,创办隆泰大队瓷厂,生产薄胎瓷“品茶杯”。1965年,隆泰瓷厂生产进入半机械化,出口量增加;1970年因“粮瓷之争”被停业。1979年,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乐陶村瓷业重获新机。2007年,乐陶村有泉州隆泰化工有限公司、德化第五瓷厂、德化县协鸿陶瓷有限公司、德化福昌陶瓷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产品有日用瓷、艺术瓷等,主要销往欧美、东南亚等地区;是浔中镇亿元村之一。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