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态林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31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生态林保护
分类号: F326.2
页数: 2
页码: 696-6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8年至2007年德化县生态林保护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其中包含: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建立保护小区、封山育林、封山育林。
关键词: 德化县 林业 生态林

内容

一、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
  2001年,德化县政府及其林业部门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的政策,区划界定国家、省以及县级生态公益林,并报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按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规定组织实施。同时,对疏林地、有天然更新能力的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等采取封山管理措施,促其自然繁育成为林区。
  同年,以戴云山、石牛山、九仙山为中心,以浐溪、涌溪、大张溪、小尤溪及103、105国防公路为重点,把沿路、沿溪两侧一重山和城镇、水库周围一重山的森林、林地区划界定为生态公益林,总面积6.5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4.08万公顷,占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的61.9%,列入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面积2.67万公顷。
  2004年7月,在原区划界定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公益林的区位标准进行调整。经调整后,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7.13万公顷,其中符合国家公益林区位标准的公益林面积3.83万公顷,占生态公益林面积53.7%。
  2005年,德化县境内的龙门滩水库、涌溪水库、东固水库蓄水线以上至第一重山脊以下范围内,尚未列入省重点以上生态公益林的林地,全部区划界定为县级生态公益林,面积0.15万公顷。
  2007年,经再次调整后,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7.08万公顷,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9%。国家级生态公益林1.57万公顷,包括尤溪街面水库(德化县部分)周围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面积0.73万公顷,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原来界定的生态公益林面积0.83万公顷;省级生态公益林5.36万公顷;县级生态公益林0.15万公顷。
  二、建立保护小区
  2001年,德化县开始建立自然保护小区,即在零星分布、具有重要保护和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栖息地、野生植物原生地和有独特生态的区域,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至2007年,全县有龙门滩水库涵养林、金液洞风景林、龙湖寺风景林、西天寺风景林,以及虎跳港野生动物林等各种类型保护小区113个,面积0.18万公顷。
  三、封山育林
  1988年,县林业部门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加速荒山绿化步伐。这是一项投资省、见效快、效益高的营林措施,把大部分疏林地,有天然更新能力的荒山荒地,采伐迹地,以及“三五七”工程造林地作为封山育林对象,每年持续封山育林面积3.33万公顷以上。1996年,把省道、县道等主要公路,以及河流两侧一重山的残次生林列为封山育林重点区域,经过多年连续的封山管护,育林取得明显成效。2002年后,疏林地和有天然更新能力的荒山荒地逐渐减少,每年封山育林的面积也逐渐减少。至2007年,全县封山育林55.63万公顷多,其中成林20多万公顷。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