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出入境检验检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187
颗粒名称: 第六章 出入境检验检疫
分类号: R185.3
页数: 4
页码: 558-561
摘要: 本章记述德化县出入境检验检疫情况介绍了机构、业务、检验监管、检务服务。
关键词: 德化县 出入境 检验检疫

内容

第一节机构
  1992年3月9日,泉州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德化办事处,规格为正科级,在德化县龙浔镇西门街县外贸公司一楼挂牌成立。办事处主要负责德化辖区进出口商品的检验监管,办理出口商品通关放行手续及签发各类检验证书、证单;负责辖区内普惠制原产地证书和一般原产地证书的签发。
  1999年,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卫生检疫局、动植物检疫局实行“三检”合一。同年12月5日,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德化办事处成立(以下简称德化办事处),规格为副处级,办公地点德化县浔中镇富东街263号,内设综合业务科、检验监管科。主要负责德化辖区出入境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业务;按有关规定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
  第二节 业务
  一、出口业务
  (一)检验检疫出口产品
  1992—1999年,主要法检出口产品有陶瓷制品、藤草木等植物产品,金属硅等矿产品,松香等化工品,以及石英钟等家具轻工业品。德化办事处完成出入境检验检疫出口产品53499批、金额38785万美元,其中1992年完成出境检验检疫5480批、1338万美元。
  2000—2007年,完成检验检疫169918批,货值162788万美元,其中2007年完成27506批、27272万美元,比1992年增幅401.9%和1938.27%。
  (二)签发产品产地证书
  1992—2007年,共签发各类产地证书25886份、货值36242万美元,为德化出口企业减免进口国关税3000多万美元。为德化外经贸迅猛发展,德化经济走在全省山区县前列发挥积极作用。
  二、进口业务
  1992—2007年,德化办事处共受理入境货物检验18批、货值785万美元。检验签发进口设备价值鉴定证书5份,残损证书5份,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1万多美元。
  第三节 检验监管
  一、“两证”管理
  德化办事处做好“两证”管理,帮助有条件的企业按照《出口陶瓷质量许可证审核表》《输美日用陶瓷企业认证条件》的要求,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抓好“两证”工作,扩大日用陶瓷出口。通过检企双方共同努力,获得“两证”企业的数量由1992年的2家,增加到2007年的45家,促进德化日用陶瓷业健康持续发展。完善“产地检验、口岸查验”制度,对报检单位进行信用管理,落实报检单位和报检员差错登记制度,实行“红、黑名单”制度。经办事处积极推荐,辖区内被评为福建国检局首批“红名单”企业1家,获批实施绿色通道企业4家,获批实行快速核放企业4家。
  二、信用建设
  1992—2007年,德化办事处依照“依法把关、监管有效、方便进出、管理科学”的管理机制,转变检验监管模式,深化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组织对辖区出口企业质量诚信度进行考核评价,实行风险分析、分类管理;对生产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实行动态管理。根据企业所属类别实行不同的抽检比例,改变批批检的检验监管模式,降低查验率,缩短检验周期,提高通关效率,适应国际贸易快节奏和现代物流高时效的要求。
  三、技术保障
  1992—1999年,德化办事处加强铅镉检测,抓好源头控制,强化对陶瓷铅镉溶出量的管理力度。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对输美日用陶瓷生产企业的陶瓷铅镉溶出量保持实时监控,对检验工作中发现的重大、异常情况,及时与上级和有关部门沟通,保证输美陶瓷铅、镉溶出量符合美国FDA及有关标准要求,确保陶瓷产业安全。2000年,建成新实验室并投入使用,扩大实验室检测容量。密切关注国外技术壁垒动态,做好铅镉检测,缩短检测周期,及时出具检测报告。同时,开展德化出口商品遭遇国外技术壁垒限制调查,。增强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环保和反欺诈项目的检测能力。对实验室检出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超标的批次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多项工艺改进措施,把不合格产品消灭在萌芽中。通过技术壁垒应对信息通报机制,及时向相关企业发出预警通知,确保出口陶瓷顺利通过国外官方检查,应对国外贸易歧视。根据不完全统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数百万美元。
  2007年,德化办事处获悉德化遭国外退货的工艺陶瓷10批、被欧盟通报1批的信息,立即启动应急机制,马上派员进入企业调查、分析,同时将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快速向企业通报,减少企业损失。
  1988—2007年,辖区内注册登记备案的出口生产企业200多家,其中获出口日用陶瓷质量许可和输美认证企业51家,获出口注册资格的竹木藤草制品生产企业10家,出口包装企业5家。累计共检测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等样品14956份,179472项目次,为德化日用陶瓷应对国外技术壁垒,促进扩大出口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
  第四节 检务服务
  一、完善信息互通机制
  1992—2007年,德化办事处完善与企业、政府部门的信息互通机制,做好《福建国检信息·企业版》相关内容的传播工作,建立完善WTO(世界贸易组织)预警系统,创办《德化国检信息》,每月出版1期,向辖区出口企业、县四套班子及政府有关部门传送,向出口企业通报出口产品在国外受阻的信息,提出跨越技术壁垒的措施和建议。及时为企业提供国外技术壁垒信息,提高企业运用WTO相关规则打破国外技术壁垒的能力。
  二、实施检务窗口建设
  1992—2007年,德化办事处在报检大厅公示工作流程、收费标准、服务承诺、岗位监督栏。推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四个一”服务便捷措施,践诺“无假日”,实施“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全天候”预约服务,推行“报检签证零周期”工作模式。及时出具通关单及各类检验检疫证书,为进出口商品顺利交货、结汇、处理争议、办理索赔提供有效的依据。
  三、推进“大通关”建设
  2001年后,德化办事处以“提速、减负、增效、严密监管”为目标,推进“大通关”和信息化建设。按照大通关、电子政务、面向社会服务的要求,用信息化手段优化规范管理和业务流程。先后开通CIQ2000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和视频会议系统、LRP2000实验室资源管理系统。在“三检”合一初期,推行电子报检、电子签证、电子转单“三电工程”,实施电子申报、电子监管、电子通关新“三电工程”。至2007年,辖区内实施电子报检企业86家,实施电子签证企业98家,安装电子监管企业12家,改变原有的报检方式,结束邮寄换证凭单的历史。对代理报检单位注册登记、报检员注册等实行网上申报、审批和查询,并逐步推广到其他行政许可事项;为出口企业开通福建进出口企业检验检疫信息服务系统试点,方便企业对出入境业务报检流程的查询跟踪。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