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青田饮食》
唯一号: 112834020230000775
专题名称: 老酒
文件路径: 1128/01/object/PDF/1128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0210.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秋收冬藏之间,正好是做酒的季节。做酒的主料是糯米,糯谷的收成比早稻要迟,八月秋后才收割,到冬至前后舂糯米,选择好水,水最好的要用山上的泉水,井水次之,江河之水又次之。做酒为什么要在冬季呢?因为冬水做酒酒清,秋水做酒酒浊,同时天气不冷不热是最适宜之时。当然也有在冬前做的,那是没有工具之家,恐怕与主家撞期(做一两斗米之家不在其例)。酒的成品好否是视米、曲、水的比例及时间是否适当是主要的关键,如果水多于米曲,酒则淡,反之酒醇厚,一般家庭用的是一斗米,一斗水加三升曲,事先要把水担回量入酒缸,再把曲量入搅匀,把糯米浸水沦清(米要浸泡一日),倒入饭甑去炊,炊饭不是普通的镬灶,镬灶太高,抬移不便,因此要有专用的地灶(读陶音),地灶高宽都是二尺,四四方方,灶窠半地下半地面,燃料先用柴爿引火,后用垄糠。炊时饭香四溢,令人口水欲滴,因此炊饭要多用一两斤米,给孩子解馋。写到这里想起一则吃糯饭的故事:青田十一都某村,居民约八十多户,大部份每年都自酿一点酒备用,有的酿担把米,也有酿两三斗米的。村里有位吴先生,虽已中年,仍是单身汉,他从未自己酿过酒,却非常喜欢吃糯饭,只要探知哪一家炊糯饭,一定不请自到,照吃不误。每次吃了糯饭之后,还说风凉话:“糯饭吃了酒在。”(其实他的话并没有说错,糯饭虽减少了一点,但事先量入酒缸的水还是那么多,也就是说酒的量不会减少,质差一点而己。)有一年这位吴先生也许因为生活情况好转,也想自己酿酒,马上成为新闻。在他炊糯饭的那天晚上,全村老小男女都去吃他的糯饭,把他两斗多米的糯饭吃得光光的,大家离去,也众口同声的说: “糯饭吃了酒在。”使这位吴先生啼笑皆非。 把糯饭倒在酒簟上凉一凉(饭太热倒入酒缸,将来酒会酸;饭太凉会冻缸。)用手翻拌,到不烫手尚有微温时,再把糯饭倒入酒缸,用酒打多次上提下压搅拌,让它发酵,在这期间,不论白天夜里,都要特别注意缸里发酵的情形,还要不时地用酒打打动,开头每天打三次,酒清前停打,如果疏忽检视,那就惨了,缸里的酒与糟,因发酵关系,体积膨胀,会自动铺出缸外,流满一地,如此则损失不赀。必须要细心照顾七、八天(天冷时要多一、两天),缸里的酒才不会溢出,如果天气很冷,还要用麻袋、草荐(是稻草编成的垫被),把缸包好,以免“冻缸”,冻缸即发酵不好,将来的酒不清,同时吃时也感“硬头”(硬头是指酒不醇),做酒的工作到这里也算初步完成。不过此时的酒缸不能摇动,让它在缸里静静地养,使它澄清,等候酒糟都沉淀缸底,这才算完成。这种澄清的酒可以吃,不过热性太大,体弱之人与有病之人是不宜吃的,这种酒我们叫它“缸面清”,或称作“生头”,是老酒的精华部份。酒一定要煮过,并要经过长时间澄清,火气全消,那才是香醇的好酒。 春暖花开,天气暖和,正是酢、湁酒的时候,缸里的酒也沉淀得差不多了,开始酢酒前,先要把酒酢等工具洗刷干净,再把“酒抽”纳入酒缸,舀出缸面清,另湁坛藏,大概每一缸舀一坛(因这种酒是最好的,将来供自己饮用),其余缸里酒和糟统统分别装在酒袋,上洒去洒,酢内排列酒袋一排三袋,袋上要放竹片,把上下隔开,怕上下袋粘在一起酒洒不完。洒内上下共排三排九袋,排好后把压酒板盖上,上千斤扛,垫垫枕,再装铁的千斤杆,再用大石头压在千斤架上(像稻梯),酒便源源从槽板中洗出,流入接酒的酒盂内,酒红色中带绿,看了怎么不叫人垂涎呢? 湁酒(煮酒),同样地在地灶里湁。湁酒的工具叫酒湁,纯锡打造,形同酒壶,无柄有嘴大肚,外用篾编成的竹篓裹着酒湁作为挈手,(因湁酒时太烫,所以要用篾编的篓裹),酒湁可装一坛酒的量(约五十斤),把洒出来的酒舀入酒湁,抬到地灶的锅里煮,等烧开(沸)后,把湁好的酒灌入酒坛,趁热时将坛口用粗纸衬笋壳封好用麻绳扎紧。再把烂泥与砻糠捣和的“酒坛泥”,再在笋壳外面封固,这叫作“酒坛头”,其道理与现在罐头之热封相同,再把酒坛抬到空窒储藏,到了冬天开坛取酒,这种酒叫它为“新酒”,储藏数年后的酒才叫“陈酒”。洒干的酒糟则要封存缸内,等夏天烧烧酒。

知识出处

青田饮食

《青田饮食》

青田饮食是指浙江省温州市青田县所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青田的饮食以海鲜为主,以其新鲜、美味而著名。著名的菜品有青田鲍鱼、海蛎煎、鱼丸、海鲜豆腐等。此外,青田的餐饮文化也独具特色。当地的小吃有花生腐乳、丝瓜饼、麻花、酥糖等。在传统的饮食文化方面,青田人喜爱食用冬笋和酱腌大黄瓜等食材,这些食材是当地农村自产自销的,因此也具有独特的口味。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