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面食花样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田饮食》 图书
唯一号: 112820020230001476
颗粒名称: 家乡面食花样多
分类号: TS972.132
页数: 25
页码: 108-1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青田小吃,家乡面食花样介绍了麦饼夹,麦饦,面糊龟,麦饼,软饼,烧饼,馒头和面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青田饮食 青田小吃 面食

内容

我们家乡的面食,虽然比不上北方人的面食花样多,但是我们家乡的面食名堂也不少,每年重午节前后,新麦登场,乡下(农村)的种田人家,便把新麦磨成面粉送县城里亲戚朋友们“尝新”,亲戚朋友们则回赠一些“腥气”,诸如:炊虾、虾皮、明甫、龙头扣、水馋鱼、白鲞之类的干鱼虾。
  家乡的面食不像北人一样当“正厨”主食,而我们家乡的面食只当点心,每年到了夏秋季节,因日长夜短的关系,在此期间每日“日午”午饭至“乌阴”晚饭之间,家家都要吃一餐点心,点心除了面食之外,当然还有米类、杂粮类的东西,现在让笔者先谈一谈面食部分的点心吧!
  一、麦饼夹
  麦饼夹在面点中,除麦饼比其好吃外,麦饼夹也算是面点中比较可口的点心了。麦饼夹北方人叫作 “烙盒子 ”或称 “菜盒子”,“韭菜篓”,它的馅心有荤素两种,荤的馅除各种瓜、菜外,再加入一些肉类和虾尾;素者除瓜、菜外,还要加入一些豆腐干、豆腐、蛋皮、粉丝之类的东西,不过最常见,都是馅韭菜的多,其样子与我们家乡的麦饼夹是一模一样的。
  我们家乡做麦饼夹只有素馅,鲜少加入肉类的食物,馅大都用豇豆丁,嫩金瓜丝等时令瓜、菜,当然也有加入一些炊虾和虾皮的。做麦饼夹先要搀(和)面,一般人和面只知用些水和起来便可以了,不知用水和起来的面等烙好之后,皮则又硬又韧,吃到嘴里有讲不出的不舒服。如果用温水和稍加入一点油脂,那么烙出来皮又软又松,其味觉全然不同了(这一点小技巧是笔者的先母面授的),所以每做一样食物都有一点小技巧,才能把食物做到色、香、味俱全的地步。
  做麦饼夹和面除了用温水外,面和得必需稍软些,面和好搀匀后,必需用湿布把面盖上,让它去“醒”二小时左右,面醒好后则用“面其擂”长的擀面棍团擀成薄皮(同打细面一样打开),然后用一只中号的菜碗覆盖面皮上用手加压一下,再用一支银针(妇女们插在发结上用的银针),沿碗边旋划一圈,把碗拿开,划好的圆面皮像是一张大的饼子皮,把已炒好的馅馅入面皮半边,再把另一半边的面皮覆盖过去,合拢成半月形,合拢处再以原来的碗,用碗口沿着合拢处用力旋压过去,把多余而不整齐面皮边拿掉,如合拢处仍不结实恐有散开之虞,那么再用手指把合拢处再捏一下,便很牢固了。有的人想把麦饼夹的外形做得更漂亮些,便把合口处捏一些花纹的边来,这样烙起来看是比较好看,但吃起来就觉得有点硌牙也会触痛 “牙床肉 ”了,其实还是平边的比较好吃松软。
  再谈一下做馅,馅的用料大都是豇豆,嫩金瓜或苋菜等等,用豇豆做馅先要把豇豆头尾摘掉再抽筋,把豇豆切丁如骰子大小,清洗过后凉干水分,再炒至五六分熟,炒时如果加往点猪油渣(切细丁)更妙,炒好后待凉了把汤汁沥掉再包。如用嫩金瓜儿,先把金瓜洗净刨丝炒至五六分熟,再加入一些虾皮,吃时更佳,金瓜丝炒好装碗前,先用一个小碗覆盖大碗中央,再把金瓜丝兜入大碗,这样做是因为嫩金瓜的水份太多,水份太多做馅,烙时一定漏出很多的水,那么烙起来的饼,一定一塌糊涂怪难看的,所以必需这样把水分沥去漏入小碗之下。
  做好麦饼馅后,便开始烙(读各音)了,烙的火是最难控制的,因为我们家乡烙饼没有平底锅,也没有鏊盘与铛等工具(除饼店及烧饼摊有这工具外,家庭中没有的),有的只是一般普通用的镬,如二尺四、二尺二、一尺八等类的镬,一般的镬都是镬底尖的。烧的燃料大都一些龙枝、树毛和柴爿之类的燃料,所以烙饼时必需有专人负责来烧火。烙饼的火第一要散,第二要匀,火不能太猛,也不能太弱,因为烙饼不用油刷镬是干烙的,所以烧火一定要有经验才行,一镬麦饼夹烙的好与坏,就要看烧火人的本领了。
  二、麦饦
  麦饦是一种无馅麦饼。
  做麦饦(读趟音)在家乡有一句谚语: “烧好了麦饦火,才算好新妇 ”;还有一句歇后语: “麦饦镬 ——跷起了”,听了这两句话不难想得到,烙麦饦的火候是很难控制的,虽然做麦饦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是要想做好外脆内松软的就不那么简单了。在我国北方叫麦饦为“斤饼”和“大饼”,因为这种饼在饼类中算是很大的,它的直径一尺多,圆周有三尺有余,厚度也有寸半许。家乡的麦饦的大小与北方的大饼差不多,不过厚度没有那么厚,还有一点不同之处,北方的大饼结实,而我们的麦饦比较松软。做麦饦,搀(和)面关系很大,面要和得比打细面的面还要硬,水也要温水和,最好和入一个蛋,搀匀的面团一定要“醒”得久些,这样烙出来的麦饦,吃时(必须趁热吃)才松软中带点脆韧而耐嚼,更有特别的香味。烙麦饦的困难是因为家乡的家庭里没有平底锅,所以麦饦烙至七分熟的时候(外熟内生时),先把将熟的麦饦拿起来,拿几支箸平放镬里,再把麦饦放在箸的上面架起烘,这样做是怕镬底的火太猛把麦饦烙焦了,这样架起来烘是平衡火力,同时也可以把麦饦周边与麦饦靠镬底部份同时烙熟的方法,如果不这样做,便就了前面那句歇后语了,这句话的意思是“摆不平了”没法谈了。再谈烧麦饦火,烧麦饦火一要散、二是镬的周边火要匀,太猛了外焦内生,吃起来焦苦带粘牙,你说这样能下咽吗?所以讲烧麦饦火是件很难的事。
  在麦饦还在镬里烘的时候,就必需准备做配菜了,配麦饦的菜有炒肉片(肉煮过后炒),各种瓜、菜和大蒜泥,最好用卤肉夹起来吃,但是最好吃的还是用蜂蜜来蘸着吃,那是最美味的吃法。笔者年轻在家里,先母每年总要向养蜂的人家买些蜂蜜来给笔者蘸麦饦吃,如今,近半年世纪来未尝到先母亲手为我做的可口点心,怎不令人怀念呢?
  三、面糊龟
  面糊龟这个点心的名字听起来怪不好听的,用这个“龟”字不知恰当否?据笔者想大概糊好的面糊龟表面上起伏不平有块状,类似龟背的形状吧!故用这个龟字,请乡长们指正。面糊龟北方人称“糊塌子”,它是咸食,其中的配料除一般瓜、菜之外还可加入火腿、肉末、虾米丁和榨菜末等,当然这样讲究的吃法,我们家乡是无法比的。我们家乡的面糊龟只有甜而没有做咸的,做麦糊龟只有把面用温水调和成又浓又厚的麦糊便可以了,再加入红糖,顺方向去搅打,等个把时辰待面醒透了,就可开始糊了,糊时应当注意的事,锅里先刷油,待油热了再把面糊倒进去(油不热面糊会粘锅),再把镬搓(读戳音)过水或蘸点油,以免面糊粘住镬搓再把聚在镬底的糊往上摊,使整个厚薄均匀,面糊龟是单面烙的不能反面,所以火不能太大,火若大了,还没有熟先糊焦了,还有糊好面糊龟不能凉了吃,一定要趁热来吃,那真是底酥面软可口极了。
  笔者喜欢吃面糊龟,经多年吃出来的经验,今将其做法介绍给同好,这一做法是把甜的改为咸的,面糊的做法与前述相同,现在把配入面糊里的材料说一下:用菜头一个刨去皮,再把菜头刨细丝,再用少计盐把菜头揉一下,减少菜头的水分,再把虾米用水发开切成细末,再加入葱花些许,如爱吃大蒜者,最好是加一个鸡蛋,再把面糊搅匀,搅时一定要顺方向去打,这样糊出来的麦糊龟又松又软又香脆又爽口。如果没有菜头的时候,可以用菠菜和青梗菜来代替也是很好吃的,不过一定要把菠菜等剁得细如泥最好,这样的麦糊龟美味可口营养又高,真是老少咸宜的食物,尤其是老年人最相宜了。
  四、麦饼
  做麦饼看起来不难,其实要想做好麦饼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好麦饼一定要有三个条件:一是滚到边,二是薄与软,三是火候。如果能达到这三个条件,才算是好麦饼。麦饼的面和得好否是关键,搀面要硬软适度,太硬滚不开边不到边。太软一滚便破。搀好面一定要醒得久,醒久的面才好滚开。馅最好用菜干心,因菜干心嫩,香头又好,如用普通菜干及腌菜那是次等。用淡皮(不咸的花皮)最好,如用虾皮和炊虾,那是二等的。肉必用三精七肥的肉,这样做出来的麦饼才是第一流的。
  再讲火候,麦饼火最好用龙枝,火一定烧得散和匀,如发现镬底火太猛,立刻要把火锨压住镬底火,使火头向周边放射,这样才不会把麦饼烙焦了,麦饼在镬里反面烙后,它会鼓起来(凸起),如果有破洞漏气,怎么样也鼓不起来,麦饼鼓起来表示饼已熟,这时就可以起锅。起锅后放在大盆里用稍湿的布或毛巾把它盖起来,这样的饼会更软,如果把饼放在带盖的容器里,那么水蒸气在盖底冷却后成水滴落在饼面上,那种饼等于放在汤里泡过一样,是很难吃的,请注意才好。
  另外再谈一下馅,如果没有菜干心及菜干等,那么改用番葱(洋葱)也可,不过滚麦饼时要特别小心,因为它很容易滚破,翻葱馅的麦饼如果偶而吃一两个,味道还比菜干馅好吃呢?
  附带谈谈与麦饼差不多的饼:
  大蒜麦饼 大蒜麦饼的做法与麦饼一样,所不同的就是馅,它的馅是纯粹大蒜不另加添其他的东西,只有加入一点板油丁就可以了,不过大蒜一定要舂得如泥一般,同时板油也要切极细的丁,这种饼如在夏天里吃,真是最好不过的,因为大蒜能杀菌,有帮助消化的功能,尤其做法简单人人可做,真是价廉物美兼有食疗作用的食物。
  糖麦饼 糖麦饼,我想家乡的人一定都很喜欢吃的,尤其是糖霜麦饼更令人向往,红糖与赤砂糖的就比较差一点了,做糖麦饼与做麦饼的面是一样搀和的,这里就不另赘述了。如果做糖麦饼馅的方法不正确,一定会“烫嘴”,我想在家乡被糖麦饼烫过的一定大有人在吧!做糖麦饼时,糖水乘着热气从饼中射出来,等你惊觉时已来不及了,麦饼未吃
  到嘴,嘴唇及下巴反被烫到了。馅糖麦饼最好是用糖霜和油炒过的三合(读各音)粉,如果另外再加入一点猪油和桔饼末,那烙出来的糖麦饼,真是香、甜、脆都有了,这种做法是笔者先母的秘方。
  五、软饼
  软饼,外地人叫 “春卷 ”。
  糊软饼在家乡来讲算是一种奢侈的面食,也是一件很麻烦又很劳累的事,同时没有现时的平底锅来糊饼,而尖底锅糊饼费时又累人,尤其是馅料又花样多,菜肴又要精,所以在家乡想吃一次好馅料的软饼,不是经常有的,除非过节时(重午节、中秋节),或有贵宾来访。当然吃软饼有讲究的,也有简单的,准备馅料可多可少,也可精可差的,总而言之要视各人的环境与各地风俗了。
  糊软饼首先把面调和好,和面时必需加入一点盐及少许山粉,这样会使面有韧性,糊起来不易破损,面糊的厚稀度大概一碗面粉二碗水的比例,和面时最要紧的,是要把面糊打搅得很匀,同时要顺方向去打,并且一定要“醒”得很透。我们家乡的家庭中没有平底锅,糊软饼是用铜镬儿(双耳尖底的小铁锅)来糊的,烧的炉子则是“泥烧风炉”,燃料都用木炭,糊软饼先要“生”好风炉,待火“旺”上升时,把风炉口下面的通风口的门关掉一半,这样炉里的火势减低。火头弱时可把通风口的门再打开,火势立即上升。风炉火起来后把镬儿放在炉上,待其热时,用一枝苋菜或用一张粗纸摺成小方块,用箸夹着纸块往油碗蘸一点油,往镬儿周围刷一下,再用铜铫兜调好的面糊倒入镬里,然后把镬儿拿起离火并把镬儿前后左右转动,使面糊向周围旋流,这样使软饼的厚薄度均匀,同时把饼转得圆圆的,待软饼的边缘都离锅时,即刻用手把饼反面,再摊一下便熟了,起锅后放入大瓷盆内待用。在这同时就要炒馅了(最好是馅与饼同时做好上桌),上好的馅有明甫丝、精肉丝、豆腐干丝、咸肉丝、蛋丝、茭白丝、豇豆、豆芽菜及炮粉干等;中等的有炒肉片(半精肥的肉煮熟后再炒)、豆腐鲞、苋菜、茄子丝、豇豆、豆芽菜、炮粉干等;下等只有豆腐及各种瓜菜了,这不过是个大概情形,当然用来做馅东西还有很多。如果是请客人吃软饼,还要添若干菜肴享客的。
  吃软饼要有一点小技艺,否则还没有上嘴,饼也漏出汤汁来了,饼没有卷好散了,害得你手忙心乱,还弄你满手的菜和汤汁,这种情形只得拿只碗来把软饼放入碗内用箸来夹着吃了,这又多难看呢。其实,吃东西是有诀窍的,最好不要贪多,卷软饼先把软饼平铺盆里或桌上,再用箸把你喜欢吃的菜夹放在饼皮上,千万不要贪多,包时上头不摺,下头反转摺过一点来,以防汤汁漏出,再卷成竹筒形,用手取食,不破皮不漏汤,这是很标准的。
  六、烧饼
  烧饼虽然近似麦饼,但一般家庭是不会做的,只有在县城几处热闹的路边烧饼摊上才有卖的,乡下地方只有到了庙会演戏的时候才有,小村庄虽有庙会还是没有卖的。
  烧饼的外表类似麦饼,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塌的工具不是一般烧的龙枝、树毛等燃料,塌烧饼先要把炭火“生”好,炭火是放在一口垫满草灰的尖底锅里,先压实草灰,再铺上“生”红的炭,再炭火压实,如果炭火太“旺”时,要放置一片白铁皮盖住火苗,以免烧饼塌焦了,炭火的四周各放置一块砖头,垫住鏊盘,使鏊盘与炭火有个距离,这样炭火不会熄灭。
  做烧饼的面比麦饼稍硬一点点,但必需加入油酥,油酥是面粉与猪油揉成的面团,把揉好醒透的面团分成小块(每斤面粉可做十至十二个面块),排列在面床上,再把油酥团分成小声(面团十分之一大小)加入面团,然后用双手把面团和油酥稍压拉开,再把拉开的面片卷起来,再把卷起来的面卷用手掌压扁,再把压扁的面卷卷成螺旋型,再用活动的圆面棍把它擀成中厚边薄的面皮,这样的烧饼塌出来层数很多,吃起来酥、松、软、香兼而有之,其味远胜麦饼。
  饼皮擀好即包入馅料,包时与做包子一样把周边摺起,再用活动面棍滚开,滚饼时要特别注意,如果滚得不好,里面的馅一定不到边,这就有一点技巧了,烧饼大约如饭碗口大小。饼入鏊盘前,先要用一点油涂抹在饼面上才放入鏊盘里塌,约过五分钟后开盖,如饼已鼓起,立即将饼翻面塌,再过六、七分钟饼便熟了。如果讲究一点的,此时把饼中间挖一个洞,再把打好的蛋汁灌到饼里再塌一二分钟就熟了,这种吃法叫做烧饼灌蛋,当然其味更好。还有一种吃法是把油条(油炸果)折段装入烧饼里吃,其味就不同了,烧饼夹油条除了香酥外还带脆松。做烧饼的馅有猪肉丁(四精六肥,切成骰子大小),菜头丝(把菜头刨成细丝,撒上少许盐拌匀,把拌匀的菜头丝装入一个草袋里,再用大石块把菜头丝的水分压干)和葱花、淡皮等。如果菜头丝不压去水分,是无法做好烧饼的,擀时饼皮一定东破西裂,虽然做烧饼的人对于馅一成不变,但是有些“吃客”会指定加料,或顾客自己拿了京冬菜,精肉、菜干心等自己喜欢吃的馅料来请卖者代做,当然这种考究吃的人不多,只有少数几个老饕或是 “浪子 ”型的人物罢了。
  七、馒头
  馒头在家乡不论有馅无馅都称作馒头,不像北方人有馅的称包子,无馅的才称馒头。家乡有馅的馒头有两种,一咸一甜,咸的收口朝上打摺,甜的光面无摺,封口则在底部,甜馅的馒头面上要盖一个红印以示有别。咸的馅有肉,稍加菜头丁和葱,加入酱油拌和十分简单。甜的馅只有糖霜拌些面粉,否则用纯糖作馅,咬开馒头后一定会烫嘴。馒头的做法现在人做起来非常方便,也不要什么技术,只要到杂货店里买一包发粉万事OK了,过去在家乡做馒头非要师傅传授是做不起来的。做馒头主要是发面,发面要有“发面种”,所以每做一次馒头必需要留存一些已发的面,下一次做馒头用,如果做馒头面发不好,不但发不起来,还会变成“黄馒头”,黄馒头这句话也是家乡骂人的话,意思是讲那个人没有出息。做馒头的面中必需加入一点碱水,加碱水是中和发面的酸性,但是加少了馒头仍有酸味,加多了馒头蒸出来的表面会发黄。补救的方法是馒头上蒸之前用一个小酒杯,杯里放一块烧红炭,
  再放一小撮硫磺粉在炭火上,放入蒸笼里,这样蒸出来的馒头表面又白又光滑,而没有碱水味,现在做馒头就没有这些麻烦了。
  馒头桃 馒头桃的做法与馒头一样,外型与馒头不同,馒头桃要揉成与桃子的样子,桃端还要喷上一些洋红点缀,增加美感。馒头桃大都用在敬神供佛用的。
  馒头儿 头儿的做法与馒头同,不过个头较小,馒头儿大都是祭鬼或祭祖宗用的。
  花椒卷 花椒卷的发面与馒头同,花椒卷的做法是把发面擀成长扁条,再重叠三层卷成半圆型,每层之间撒一些椒盐(胡椒和盐炒成)与油,用筷子把半圆型的面卷压三下,这样蒸出来的不但有层次,同时香味扑鼻,花椒卷最好是配蹄膀,蘸蹄膀汤最好吃。
  蝴蝶包 蝴蝶包的发面与馒头同,做法是把发面分成小面团,再把小面团擀成厚皮,皮上撒些椒盐外还要抹一点油,然后把面皮叠成半月型,再用梳子的齿压几条线,再用手捏出头与翼的样子便上笼蒸,这种东西大都在酒席上用作夹菜吃的。
  八、面
  面类可分为:细面、水拍面(又称水牵面)、面食、镬盖切、面麦其(读鸡音)、索面等。
  细面 打细面先要把面和水和好,面一定要硬,这样打出来的面条才好吃。和面时有的加点碱水,也有的人加蛋,不过据笔者经验加碱水不如加蛋,因加碱面条会发黄,同时有碱味,加蛋能够加强面韧度外,其味也更好。打细面先要把面团压来压去反覆地压,压得愈均匀愈好,起码要把面团里的面丁和气孔压得都没有了为止。然后再用长面棍把它擀面片时要注意时时抖些山粉,以免粘牢。至于面条的粗细均匀,要看主妇们的手艺了。煮面时,锅中水一定大开,水一定要多,这样的面煮出来才不粘不糊,爽口有韧性。在家乡煮面大都和苋菜、豇豆等蔬瓜一同煮食,很少用鱼、肉、蛋、香菇、金针、木耳等高级食物的。
  水拍面 做水拍面,和面时一定要加一点盐(多寡要视面粉多少而定),加盐要有经验,放多了面条拉不长,放少了面条一拉就断,和面硬软度要很适当,最要紧的还是和好的面团一定醒透,愈醒愈好拉,如果不照上述方法去做水拍面,那一定会拉得“肝肠寸断”,弄得很尴尬的。做水拍面先把面团做成圆片,厚二厘米,再用刀刮开成条,每条约一寸宽,如果手艺高的主妇一条面可以拉起一碗的量,其法是将一条面勾在十个手指里拉,拉好立即投入锅里煮,同煮当然是一些菜、瓜之类的东西,佐料有猪油,酱油及大蒜醋。
  家乡船寮地方有一妇女名叫阿英专卖水拍面,远近闻名,其手艺已是炉火纯青,只要客人们吩咐一声,要粗要细都能依客人的意思办到,她真的能够用一条面拉成一碗的量,并用十个手指头互拉,动作利落,拉出来的面又均匀,吃起来又爽口,所以远近的老饕们都不远数十里而来,为的是要尝一尝拉面的滋味。笔者在离乡时也经常和三朋好友支光顾过,果然名不虚传
  面食 面食外地人叫馄饨,各地方的名称也很多,我们家乡则称面食,打(擀)面食皮,而中一定要加适量的碱水,否则面食皮没法打得很薄,因加了碱水使面皮增加韧性,面食皮打的愈薄愈好,最好的面食是皮薄馅大,面食的馅心大都是猪肉和葱花,也有加入菜类的,加菜类必需先要把菜烫过挤去水分才能用。不过也有考究的吃法,在馅里加入香菇、虾尾、京冬菜等名贵配料。一般家庭自己打面食吃,不是经常有的,尤其是乡下新鲜的肉又买不到,除非贵客或特殊情形才做面食,因为做面食的皮是十分难打的,不但费力和麻烦,如果弄得不好,面食皮会变面麦其了,弄得主客都下不了台。打面食皮要比打细面还困难,所以一般家庭主妇都藏拙不敢献丑。县城里除几家小面店(餐厅)兼卖面食外,专卖的面食担只有二担,而真正专卖的面食店,只有街头下田梅老司开的一间,他的面食名闻全县,他的面食不但皮薄馅大,而且馅料都是一些名贵的东西,同时接受顾客指定的馅料,因此他的店里生意十发兴隆,笔者旅外数十年,从未吃过如田梅老司做的面食那么美味可口的。原因是他做的汤是用纯正鸡汤,同时去浮油,汤浓度不清不浓,毫无腥味,馅的猪肉全用猪的肋条肉,肉中无筋,细切粗剁加上拌和葱白和虾尾细丁、香菇细丁和少许京冬菜,这种馅心不但嫩滑而更鲜美,另外还要加红根绿叶的菠菜,碗面上还加黄色的卵丝和黑色紫菜,这样的一碗面食端到你的面前,色、香、味俱全,你难道不会流口水吗?
  面食还可以炒来吃,也可以蒸来吃,蒸面食趁热蘸大蒜醋吃另有一种味道。炒面食是把蒸好的面食待其凉后,再用油炒,其味要比锅贴可口多了。
  镬盖切 镬盖切有二种,一是白面和成很硬的面团,再把面团压成长方条(三寸阔,厚约三分之二寸),用快刀将面条切薄片(片厚约二毫米)。另一种是把麦磨粉,筛去粗麦皮,做法与白面同。不过这种镬盖切要比白面的好吃,切好的面片要和菜、瓜、豆类同煮来吃。
  面麦其 面麦其有二种,一是白面,二是麦磨的粗粉,做面麦其有二种做法,一是把面或磨的粗粉,用温水拌和,不能太稀,能用手拿起来掇开便可以了。另一种做法是把面调成面糊,把面糊装在一个大碗里,再用一支箸在倾斜的碗口上,把往下流的面糊刮入已烧开的开水锅里,等面麦其浮上水面就熟了,再放入一些青菜同煮,装碗里加点猪油和盐,就是美味的餐点了。
  花麦荔枝 花麦是我们南方人叫的,北方人叫它为“荞麦”,花麦大都产在北方,但是我们南方也有种植,不过,不是种在水田里,而是在田头或早地里种植的。花麦的花是紫中有白,配着绿叶,长在紫红色的麦茎上,是谷类植物中,其外貌最为娇艳。花麦在我们故乡年年都必需吃一次的,其原因据说是我们吃猪肉太多,难免吃进猪毛,而猪毛是一种最不易消化的东西,可是花麦就是猪毛的克星,因此吃花麦是有道理;而乡间农家则常用为杂粮。现在介绍花麦荔枝的做法:
  一、把花麦粉(面)用温水拌和,掺匀,作成粗面条,分成小块,(与做饺子皮的面块一样大小)待用。
  二、把黄金瓜(老南瓜),削去表皮切成薄片,锅中倒入猪肉烧热,将瓜片倒入炒软后,加入羹汤,盐、酒少许,汤一定要多些,待瓜片滚烂后待用。
  三、做花麦荔枝一定要一面米筛,做时左手提着米筛的边缘,再将米筛提起成四十五度,右手拿第一项的面块,用右手当中三指用力压在米筛上,再向下一滚,面块即卷成橄榄形的薄片,表面同时印成粒状,形状酷似新剥下的荔枝壳,因为花麦粉的颜色与荔枝壳的颜色类似,故而得名。
  四、将做好的花麦荔枝,倒入第二项汤里,待其煮开后,个个都浮现汤里时,即可装碗就食,味道非常鲜美,样子也十分好看。
  索面
  索面一般家庭是不会做的,但是每家都备有索面,做索面的面粉里一定要加适量的盐,面和好后要醒一夜,醒后还要揉透,揉得面团光滑为止,再把面团放在面床上索成手指粗的面条,过一段时间,再把桶里的面条交叉缠在两支面箸上,再稍稍地把两支面箸拉开一点,再挂在面柜里“醒”。第二天早晨把面柜抬到空坦里,把柜里的面条连面箸(上面一支)插在面架上,下面一支则用双手向下拉,这个时候要索面粗细,就要靠拉了,要细的拉长一点,要粗的拉短一点。
  索面有圆有扁两种,主要在索面条时决定,圆的索面条,扁的圆条压扁就可以了。
  吃索面最简单,也最方便,只要水煮开了,把索面放入,等其浮上水面便熟了。装面的碗里放点猪油,酱油和酒或醋,碗面上放一撮吹虾便可上桌请客了,如果客人稍高级一点的,面里还要放二个荷包蛋,这是一般家庭待客人的点心。

知识出处

青田饮食

《青田饮食》

青田饮食是指浙江省温州市青田县所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青田的饮食以海鲜为主,以其新鲜、美味而著名。著名的菜品有青田鲍鱼、海蛎煎、鱼丸、海鲜豆腐等。此外,青田的餐饮文化也独具特色。当地的小吃有花生腐乳、丝瓜饼、麻花、酥糖等。在传统的饮食文化方面,青田人喜爱食用冬笋和酱腌大黄瓜等食材,这些食材是当地农村自产自销的,因此也具有独特的口味。

阅读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