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五指岩前村灯节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五指岩前村志》
唯一号:
112434020220000457
专题名称:
五指岩前村灯节习俗
文件路径:
1124/01/object/PDF/112410020220000016/001
起始页:
0081.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正月十三日到十七日止称“元宵节”。俗称“灯节”。十三开始上灯,十七末灯。家家户户都挂上花灯或灯笼,每晚灯火辉煌。灯节期间,十三、十五、十七三日要到祖宗坟前上坟灯。许多村还兴龙灯、花灯。各村都有筹办迎灯事宜的组织叫“龙灯会”。春节一过,就开始筹备,逐步进行。 “偷龙头竹”:龙头竹要“偷”。其偷法,先察看某根竹适用后,一帮人带着锣鼓去。把选中的毛竹,贴上红纸,竹根上放上红包,砍倒后鸣炮敲锣,抬竹而去,且一路上吹吹打打,被偷者检取红包,引为吉利,不管补偿如何,从不责怪。名“偷”实为“强买”。 糊龙头,制花灯:由龙头会聘请民间艺人扎糊龙头,制作各式花灯,龙头糊就,进行龙身打甲,花灯糊就上画描花。把花灯扎成灯排挂龙头身上。然后用两方小红纸障住龙目,等待迎灯之日,举行“龙头出位”仪式。 龙头出位:先将龙头抬至厅堂,案上供奉五谷、茶点、糕果。由道士“请龙神”。也叫“赞龙”。启去龙目红纸。称龙头“开目”。随后村民点燃香烛朝拜。龙头出位时最为热闹。燃放的炮竹最为集中,炮烟迷漫,炮屑纷飞,声闻数里之外,看热闹的人也最为密集。 “游龙”:傍晚,各户迎桥灯的先行火浴净身,然后掮起桥灯,放火炮出门,至灯坛依次和其它桥灯相接,最后接上龙尾巴。整道龙灯灯火连连(有长达上百桥有余)浩浩荡荡出发“朝殿”。意为会诸神。然后按规定路线游龙。德高望重的老人,手执香纸篮,俗称“领香烟”在龙头前引路,接着是龙珠、火炮担、锣鼓、双头锣后面才是龙头。龙灯巡游田野曰“踏青”“察麦”。由于人多路窄,有的麦田被践踏,无人责怪,谓龙灯踏过的麦会愈踏愈发。 随着龙灯伴迎的有许多鱼、虾、蟹、蚌、蝴蝶等花灯,均是儿童所擎。他们无拘无束,东插西串,一会儿前,一会儿后,煞是高兴。 龙灯游到“经堂基”“小店前”“祠堂门口”“大明堂”都要“团灯”。先是龙头在灯坛慢游,带动全部桥灯一圈圈一层层团紧。然后龙头抓住时机,突然转身,振振荡荡带动桥灯急急旋转,各层桥灯一来一往,穿梭奔跑,甚为壮观。此时,稍一不小心,中央段就有摔倒的可能。如此往返多次谓之“团灯”、“龙头翻身”。“跳灯”也叫“龙头跳灯”。龙头游至街路缓缓前进,游到简尺店前时放过火炮,突然间龙尾巴和桥灯将灯桥板高举头顶,尽速跑步返回,拖着龙头倒跑。一跑数百米,待跑至气喘吁吁才调过身来仍跟随龙头向前走去。不知是谁高喊一声:“拉呀!”霎时间龙灯又倒跑起来,如此一进一拉,一往一返,反复多次。倒跑时,扛龙头的人,若失手落地,龙头被拖得狼狈不堪,扛龙头的人面子失尽,龙尾巴却兴高采烈,洋洋得意。观众即更雀跃欢呼,引为快事。“跳灯”时,桥灯常常遇到一松一紧,紧后又松,灯桥折叠成三角,俗称“开三角店”。 迎灯毕,桥灯各换上蜡烛回家叫“归灯”。家家门口鸣炮迎接。今龙头迎回大礼堂曰:“归灯”。然后送“龙口珠”俗称“送灯”,被送之妇女,主人家包“红包”,待当年该妇女生下贵子,到明年元宵节迎龙灯要“行雪”。 旧时,岩前定有迎灯日期。 “元宵节”正月十三、十五、十七三日选择一日。
知识出处
《五指岩前村志》
本文记述了五指岩前村的历史发展情况,其中包含记事篇、人口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五指岩前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