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岁时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芙蓉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31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岁时习俗
分类号:
K892.2
页数:
3
页码:
87-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芙蓉村的岁时习俗,其中包括了春节、立春、元宵、清明、立夏、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夕、中秋等。
关键词:
岁时习俗
芙蓉村
内容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家家户户择吉开门,放鞭炮、焚香迎春接福,大门贴“开门大吉”红纸,俗称“开大门”。早餐要吃“长寿面”、喝糖茶、吃年糕,寓意长命百岁、甜甜蜜蜜、一年高一年。中餐与晚餐要吃隔年饭,不得用菜汤拌饭吃。初二起,亲友开始互相拜年,女婿向岳父、母拜年为最重要。拜年要备礼品,俗称“草纸包”,有桂圆、荔枝、红枣、蓝花根等。近年来,又盛行酒、油、保健品等作拜年礼品。
立春 是日,备新鲜黄芽菜一颗,以红纸条围一圈,另以五色纸装饰牛鞭,同置盆内,放在堂前桌上,桌沿及大门上贴“迎春接福”斗方。农历无立春节气之年,旧习有忌建新屋之说。
元宵 俗称“灯节”。正月十一日起灯,是晚,每家焚香点烛,商店要请“开张酒”。先由县城东淤起灯,全县各地随即而起,以板龙灯为多。龙灯过处,每家均在门口设香案迎接,称“迎灯”。正月十五日,县城附近的龙灯要进城到关王庙朝拜。狮子灯、走马灯、踩高跷及各种花灯齐集,灯会进入高潮。正月二十日为满灯日,元宵灯会至此结束。民谚“吃了元宵酒,工夫不离手”,百业复工。1958年后灯会消失,1978年复兴。
清明 是日,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上坟扫墓,吃清明粒和青蓬锞。小孩戴柳枝帽或项圈,俗称“认娘舅”。
立夏 要吃马兰根煮的汤和茶叶蛋,称“吃了茶叶子(蛋),做事不怕死”。中餐吃肉炒粉干或夏粒(用米粉搓成丸,和菜煮成)。要吃鲜笋。
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家家吃乌饭(取乌饭树叶汁浸糯米蒸熟)。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早餐以粽子、熟大蒜、鸡蛋为食,大门插菖蒲、艾叶,门前地上用石灰画弓箭,有的在中堂悬挂“钟馗图”。墙根屋角撒石灰,用柴刀铲石灰,边撒边念叨:“撒蛇撒蜈蚣,石灰腌你目,柴刀斩你头”。小孩颈挂香袋,腕缠五色线,称“百岁线”,前额以雄黄写“王”字。午餐吃雄黄酒、黄瓜、蛋黄、黄鳝和螺蛳。青少年结伴游玩,俗称“游端午”。解放后,吃粽子、熟大蒜、鸡蛋及薰蚊子、苍蝇仍相沿为习。
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民间为“田公”、“田婆”做寿。农民备香、纸、锡箔、酒菜,麦饼到田塍交叉口祭祀。祈求“田公”、“田婆”看好田水保丰收。并给狗沐浴。天晴,各家都要曝晒书籍衣物,又称“曝书节”。解放后,仍有晒衣物书籍习惯,其他渐废。
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日。在农村,妇女于傍晚设香案拜织女星,母亲扶子望天叩拜,称“拜干娘”,以求免灾祛邪。养牛户给耕牛换新牛索,给放牛娃改善伙食,求“牛郎保佑人畜兴旺。父母将孩子腕上五色线解下,系以肉骨抛向屋背,给牛郎织女搭鹊桥。
七月半 俗称“鬼节”。祭拜堂上祖宗神位,富户请和尚或道士上门念经。晚上抛火球(大人)、举茄子灯(小孩),奠祭孤魂野鬼,称“祭夜客”。辉埠船运码头要设道场,祭河神及超度亡灵,连祭三天,称“盂兰盆会”。解放后已无此俗。
中秋 以月饼馈赠亲友,向新婚的亲友送芋头芋子,祝福多子多奶。白石、钳口一带吃糯米团子,全家吃团圆饭。晚上以月饼、瓜果、酒、红鸡蛋拜月、赏月。是夜,选2名男童,打扮得惹人喜爱,跨坐大人肩上,到婚后未育的亲友家连声祝福“生贵子”,俗称“送子”。
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请亲友尝新酒,举行登高活动。读书人,乡绅有重阳会组织,参加者每年轮流坐庄,俗称“值年”,值年人要请入会者聚餐,席间文人墨客吟诗联句助兴。1987年,重阳日定为老人节,提倡敬老。
冬至 有“冬至大如年”之说,白天上坟添土,晚上祭祖,举行家宴,并在门前焚香点烛,祭奠孤魂野鬼。出嫁的女儿不得在娘家过冬至,称“娘家过个冬(读dan),婆家空一间(读gan)”。现仍有扫墓、举行家宴等习俗。
过年 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晚餐后要送灶君上天廷。二十四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称“掸尘”。屋里屋外除尘扫垃圾,将炊具、衣、被、帐、门窗及桌椅板凳洗刷干净,清扫猪、牛栏与鸡舍等。门窗柱子等处贴春联与斗方,内容多为辞旧迎新、颂扬吉兆之类。若家有新丧,春联则有蓝、绿素纸张贴。
除夕夜,上灯时要备“三牲”福礼祭祀天神,俗称“谢年”。然后接回灶君,祭祀祖先。放鞭炮,关紧大门,俗称“封年”。封年后,全家人不准出门,谢绝一切来客,欢聚一堂吃年饭。凡有要事而不能回家者,给留坐位,设杯斟酒置筷,以示团圆。是夜,灶内不断火。新安江移民要做“年汤”(米粉羹)。年夜饭之后要守岁,全家围坐堂前,叙旧话新庆丰年,直坐到子夜零时,甚至天明。近年来,农村又时兴子夜零时开早门大放烟花爆竹新过年法。
解放后,过年习俗基本未变。50年代起,人民政府在过年时候要向当地驻军、烈军属、伤残军人、复退军人进行慰问,送慰问信、年画、年货、举办军民联欢晚会等拥军优属活动。乡、村各级组织还向五保户、孤寡老人赠送年货、新衣、鞋帽,表示尊敬和关怀。
知识出处
《芙蓉村志》
本书对芙蓉村的行政沿革、党政群团、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工商业、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村庄建筑与安全管理、风俗民情、人物、世系等作了全面的梳理和描述。
阅读
相关地名
芙蓉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