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74条
人物
2条
事件
1条
专题
50条
作品
21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74 条 1 / 5
1
知识出处: 黄道婆研究 | 时代: 当代
黎兴汤,汉族,39岁,大学本科毕业。海南省乐东县黄流镇东孔村人。系中国民族史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乐东文史》主编。著有《论人才开发使用与科普工作的关系》、《多港峒黎村与李德裕贬所研究》、《黄道婆籍...
2
知识出处: 黄道婆研究 | 时代:
黄道婆是古代伟大的棉纺织技术革新家。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出身贫寒,少流落崖州(今海南省三亚、乐东等地),从当地劳动人民学得纺织技术。元贞年间回乡,着手改革纺织工具,教授有关轧花车、弹棉椎弓、纺车及织机等技术,促使松江一带棉纺业...
3
知识出处: 黄道婆研究 | 类型: 文化事件
1984年8月,在原崖州境内(即今乐东县志仲镇潭培村),县文物普查队发现了西汉时代一枚名叫“朱庐执刲”的银印。
4
知识出处: 黄道婆研究 | 类型: 专题知识
即搅车,这是去棉籽的工具。去棉籽是治棉生产的第一道工序。
5
知识出处: 黄道婆研究 | 类型: 专题知识
据《上海棉布·纺织工具》介绍,其构造是“用四木作框,上立二小柱,高约尺五,上以方木管之。立柱各通一轴。轴端俱作掉拐。轴末柱窍,不透,两人掉拐,一人喂上棉英,二轴相轧,则籽落于内,棉出于外”。此机可供二、三人同时操作,比用辗轴“工利数倍。”上...
6
知识出处: 黄道婆研究 | 类型: 专题知识
这种去籽机多见诸于崖州沿海530余里平原上的汉族移民农村,以福建移民普遍使用形状结构及使用方法与上海黄式基本相同(见图1)。但崖州汉式底部是用一整块阔大的木板作底。二立柱只在左边柱上通一轴,右边柱上通一“辗手”(即掉拐)。此机只供一至二人同...
7
知识出处: 黄道婆研究 | 类型: 专题知识
黎族旋籽筐用竹篾编织而成,约高80Cm。直径60Cm。加上一支圆木小棍在一端钉上或破叉镶上或绑上一个“十”字的竹木架子。去籽时,先将木棉花絮放进筐中,然后把旋轴“十”字架伸入棉堆中,用力旋动木柄,“十”字架形如转动的螺旋桨,就把棉絮旋到上面...
8
知识出处: 黄道婆研究 | 类型: 专题知识
上海黄式弹弓。如《上海棉布·纺织工具》载:黄式木棉弹弓,以竹为之,长可四尺许,上一截颇长而弯,下一截稍短而轻。控以线弦,用弹棉英,如弹氈毛之法,务使结者开,实者虚,假其功用,非弓不可”。
9
知识出处: 黄道婆研究 | 类型: 专题知识
崖州汉式弹弓。用木为弓,以麻线为弦,长约四尺许使用方法基本与上海黄式相同。
10
知识出处: 黄道婆研究 | 类型: 专题知识
崖州黎式弹弓。以竹或藤为弓,麻线或细藤为弦。长约一尺二寸左右。
11
知识出处: 黄道婆研究 | 类型: 专题知识
上海黄式弹槌,《上海棉布·纺织工具》记:“弹花槌,圆木,长六七寸,径二、六寸,两端大而中间略细,弹者手握细处,褚谱置弓花衣中,以槌击弦作音,则花衣〓散如雪,成熟花衣”。
12
知识出处: 黄道婆研究 | 类型: 专题知识
崖州汉式弹槌。形状与使用方法基本上与上海黄式相同。
13
知识出处: 黄道婆研究 | 类型: 专题知识
上海黄式木棉卷筵。《农书、》云:“木棉卷筵”准民用蜀黍梢茎,取其长而滑。今他处多用无节竹条代之。
14
知识出处: 黄道婆研究 | 类型: 专题知识
崖州汉式卷棉箸。是用比箸子稍粗的一尺多长的无节竹制成。
15
知识出处: 黄道婆研究 | 类型: 专题知识
王祯《农书》记载:“木棉纺车,其制比蔴纺车颇小。夫轮动弦转,莩随之。纺人左手握棉筒,不过二三绩于莩牵引渐长,右手均,俱成紧缕,就绕锤上。……此即纺车之用。”此外,《上海棉布·纺织工具》更做了详细记述:上海黄式纺车”“以,木为,有背有足...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