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式纺车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黄道婆研究》
唯一号: 200134020230000568
专题名称: 上海黄式纺车
文件路径: 2001/01/object/PDF/200110020230000040/001
起始页: 0133.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王祯《农书》记载:“木棉纺车,其制比蔴纺车颇小。夫轮动弦转,莩随之。纺人左手握棉筒,不过二三绩于莩牵引渐长,右手均,俱成紧缕,就绕锤上。……此即纺车之用。”此外,《上海棉布·纺织工具》更做了详细记述:上海黄式纺车”“以,木为,有背有足,别刻木附于背上为杆锭之颈,凿三孔焉,以受锭,而设轮于背之中,以熟牛皮一条,俗呼皮弦者,环绕轮上。复以横木,名踏条(崖州汉式叫“脚踏横担”)尖其端,以贯轮之窍,以一端置车之足(崖州汉式“脚踏横担”不着地)。纺者将两足布踏条上,抑扬运之。左手持条子三条(崖州汉式持一棉筒),粘锭梢而牵引焉,右手持一短竹,俗呼押纱棒将纱押附于锭”。这就是上海黄式纺车的构造和纺纱的方法。

知识出处

黄道婆研究

《黄道婆研究》

出版者:改革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黄道婆是古代伟大的棉纺织技术革新家。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出身贫寒,少流落崖州(今海南省三亚、乐东等地),从当地劳动人民学得纺织技术。元贞年间回乡,着手改革纺织工具,教授有关轧花车、弹棉椎弓、纺车及织机等技术,促使松江一带棉纺业繁荣发展,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对当时我国的棉纺织业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立下了不朽功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