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67条
人物
116条
机构
7条
事件
32条
地名
3条
专题
3条
作品
6条

检索条件

共 167 条 4 / 12
46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时代: 不详
王淑媛,女,北王珠村模范小先生。
47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时代: 不详
乔绪良,男,担任后屯乡蔡家寺小学教师。
48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时代: 不详
张立功,男,后屯乡蔡家寺小学校长。
49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时代: 不详
张仁松,男,担任南疃村耕读小学教师。
50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时代: 不详
张富伦,男,南疃村人,蔡家寺小学读六年级学生,被聘请为南疃村的耕读小学教师。
51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时代: 不详
于绍九,男,与票友冷际臣在蜚虹桥西头“恒心池”澡塘办起了同乐会。
52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时代: 不详
冷际臣,男,与票友于绍九在蜚虹桥西头“恒心池”澡塘办起了同乐会。
53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时代: 不详
辛祝三先生,工青衣花旦,其戏路很宽,为了登台演出,就在家中穿上他妻子的旧式衣裳,袖子缝上白布当水袖,对着穿衣镜练起舞台动作来,不管他妻子的反对,硬把他妻子的丝绸旧衣改成戏装,着装登台演戏,绰号“戏迷”。
54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时代: 不详
孙少卿先生,男,为办好同乐会,不惜卖掉四十亩良田添置行头,更新乐器。他演小生兼花脸,常与名角配戏同台演出,弦高也将就,弦低也凑合,只要能登台演戏,比什么都强。他因与名旦配演“白蛇传”中许仙而出名,人称雅号“戏仙”。
55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时代: 不详
陈伯通,男,是一位教书先生,工老生行,嗓音较低,唱腔有限,扮起装束特好看,可与画中名生比美,就是唱得不好做得好,人送绰号“戏样”。
56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时代: 不详
“戏痴”邵熙康先生,家庭贫寒,文化较低,连戏考都念不下来,但凭超人的记忆装了一肚子戏,如《哭祖庙》、《李陵碑》、《举鼎观画》、《捉放曹》、《秦琼卖马》、《除三害》等名家大段唱功戏他滚瓜烂熟。整天戏不离口,无论干什么事嘴里总是哼着戏,与他妻子...
57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时代: 不详
匡本如先生,男,工花脸戏,架子铜锤兼有,唱工亦佳,大有金少山韵味。像《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探阴山》、《坐寨盗马》、《双包案》等戏都能演唱。但是,由于眼睛高度近视,摘下眼镜什么也看不清了,给登台演出带来困难。即使这样,他仍不放...
58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时代: 不详
孙书府,外号大毛,好唱也好拉,但都不成手,样样通样样松,由于对京剧的酷爱恨不得天天唱戏。只要票友们到他家去唱戏,他就来劲了。有时候司鼓去玩,没有底鼓板具,他拿面瓢竹筷让鼓师敲打,不长时间就打坏五双筷子两个瓢,一时也传为佳话。这位第一代票友到...
59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时代: 不详
贾任千,男,担任京剧俱乐部副主任。
60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一辑 | 时代: 不详
杨锡三,男,担任京剧俱乐部副主任。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