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42条
人物
172条
机构
3条
事件
11条
地名
3条
专题
46条
作品
6条
实物
1条

检索条件

共 242 条 15 / 17
211
知识出处: 罗庄区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民俗
种痘子:孩子周岁前后,于春天要种痘子(现称接疫苗)。在左臂上划破三个点,点上药水,以此婴儿可避免出天花,接苗三天内,孩子要吃“发物”。
212
知识出处: 罗庄区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民俗
谢花:孩子春天种上痘子,六月初一或六月初六,孩子的舅父去给外甥或甥女“谢花”,以示小孩免灾难疾苦,表示祝贺。
213
知识出处: 罗庄区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民俗
天社:每年秋分前后天社节,为吉利,天社前孩子的外祖父家要给男孩子做一兰布马褂,前胸后背各缝制一黄圆布,前胸为交天大社,后背为长命百岁,意为福命长寿。
214
知识出处: 罗庄区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民俗
上灵床:病危时须将自家房屋(堂屋明间)拾掇干净,搭一草铺,备好寿衣,亲属守候跟前,详细观察试脉,发现眼发直,“抬头文”展开或脉博异常,随即抬上灵床,头南脚北,净面洗脚,穿上袜子、靴子,一般男上身穿长袍,外穿敞衣子,女下身穿裙子,上身穿大襟衣...
215
知识出处: 罗庄区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民俗
元气:停止呼吸后,手握铜钱或洋钱,两手腕各挂一串打狗饼,身下放几枚铜钱,“灵床”前放一小木凳,上放一盏油灯,灯前放香炉。灯旁放一碗倒头饭。灯前放一泥瓦盆,送殡前烧纸用。大门外放一瓦罐,称“汤罐”,男左女右扣在门旁。
216
知识出处: 罗庄区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民俗
封门:人元气后,帮忙的把丧主家大门、屋门贴上黄、白纸,叫“封门”。
217
知识出处: 罗庄区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民俗
披头:不泼倒头汤前,虽悲痛,但不能大声哭,请理发师给亡人之子剃头,女执事用麻把白布扎在儿子头上,儿媳闺女把头发放开,编上麻批,扎成辫状,边哭边披,从长到幼,依次进行。
218
知识出处: 罗庄区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民俗
放腰绳:用苘批放成一头粗一头细的“腰绳”,大头握一疙瘩,小头放二股细绳,以便系在腰上。一老过世,儿女子孙束单腰绳,二老过世,束双腰绳。
219
知识出处: 罗庄区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民俗
砍哀杖:要砍柳树枝杆,黄纸裹在中间。
220
知识出处: 罗庄区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民俗
带孝:男的是孝帽(辈份不同,孝帽的样式不同),女的是手巾搭头,每次上坟都要戴着,孝帽五七坟后则撕开,不再戴了,女儿的手巾在上一年坟时由白色的换成黑色的,叫换孝。
221
知识出处: 罗庄区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民俗
漫鞋:后生都要“漫鞋”,儿、女、儿媳用白布包鞋为撒茬,侄、侄女、侄媳、孙子、孙女不撒茬,一个老的去世,鞋漫大半,二老双亡鞋要漫整的。
222
知识出处: 罗庄区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民俗
泼倒头汤:帮忙的用谷秸扎成一头小驴,上面放亡者上衣一件,放在大门外烧掉。泼汤时,儿子必须赤脚、光头,头上用麻批系着,男的在前,女的随后,男女哭着先在灵前叩头,然后手拉哀杖,长子在最前面端着盘子,长媳打着“引魂旗”到土地庙,烧纸、泼汤、叩头。
223
知识出处: 罗庄区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民俗
停丧:一般三天。第二天要请主管人安排后事,请厨师支锅,请“鼓手”,拿“扎彩”,搭灵棚。门口挂一门帘,门帘旁放一座库(纸做的),门帘前放桌子,桌前放一口袋,内装高梁,口袋前放一领席,叩头用。两旁放纸人,每边二个,灵桌上放五碗四碟供品,三盘馒头...
224
知识出处: 罗庄区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民俗
辞灵:送殡的头一天晚上要辞灵,先由死者娘家(男方岳父家)表兄弟,姐妹家,庄邻本家,后自家,先男后女,依次进行。先填库,边哭边填,填库时即放些供品、纸等,最后由长子封项,填完库开始行礼。
225
知识出处: 罗庄区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民俗
举纸:送殡当天早上,由执事人按亡人的岁数裁好相连的纸条,每岁一条,捆在一根丧杖棍上,叫“万岁纸”,由执事的带领子、侄、孙将“万岁纸”请到大门旁,男左女右,叫“举纸”。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