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52条
人物
124条
事件
15条
地名
1条
专题
11条
作品
1条

检索条件

共 152 条 10 / 11
136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历史事件
一九三八年冬,张里元把杨团调到沂水参加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的大检阅。尔后,让他们在沂水驻防。一九三九年麦收前后,日宼大举扫荡鲁中,张里元撇下了杨庭芸,带着自己的嫡系部队逃跑了。杨团被日本鬼子打得焦头烂额,好不容易才冲出包围圈,回到鲁南。
137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历史事件
一九三九年农历九月,国民党郯城县长阎丽天猖狂反共,妄图限制我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破坏以庄坞、湧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多次令其顽匪汉奸向碑住、磨山一带进行袭击。这时韩去非同志(南进支队三大队政委)写信给农抗团,指示出兵打击王庄的阎丽天这伙顽固...
138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历史事件
一九三八年二月十六日,日寇飞机轰炸兰陵,很多无辜人民被炸死,大部房屋被烧毁,王子玉的两间破草屋也变成了灰烬。
139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历史事件
一九三八年,国民党郯城县长闫丽天、临沂县长王保合等顽固派勾结一起,四处挑畔,制造摩擦,妄图限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团体,消灭抗日武装。
140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县(区、旗、县级市)
山东省南部
141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艺术
“夯”是人们修筑堤坝或建造房屋时为砸实地基所用的工具,有木夯、石夯、铁夯等。我们这一带用的大多都是石夯。把一块石头凿制成长方体形,底面平整,两侧各固定一根木把,四周拴上四根绳子。劳动时一般五人操作;领夯者手握木把,掌握方向;其余四人同时拉绳...
142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艺术
吆牛号子,当地也称“喝喝油”或“打喝了(lia。)”,是人们在使用牲畜耕地或打场时所唱。一般只有曲调,没有唱词,以衬词为主。其调悠扬、舒展、柔和、轻松。劳动者往往随着“号子”的缭绕余音,再伴以清脆的一声鞭响,的确别有一番风趣。每逢春耕秋种或...
143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艺术
秧歌,是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在四十年代中期至五十年代初我县广为流行,成为群众在节日、集会时经常表演的舞蹈节目。特别是每逢农历正月,群众自发组织的秧歌队走乡串镇交流演出,村村锣鼓喧天、彩绸飞舞,充分表达了人们欢度新春,庆祝丰收的喜悦心情。同时,...
144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艺术
花鼓调,也属民间歌舞的范畴。用民歌曲调演唱的花鼓戏、花鼓舞在我县流传较广。因此,人们对花鼓调非常熟悉,不少人都会唱上几句。在旧社会,苍山一带常常遭受水旱蝗灾。人们迫于生活,只好携儿带女远走他乡,以打花鼓讨饭为生。他们唱道:“俺打花鼓转道游,...
145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艺术
儿歌,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也属民歌的范畴。它一般与童谣合称为儿童歌谣。这类歌曲在我县民间流唱非常普遍。其特点是:形式活泼,用词简炼、韵律响亮,适合儿童接受和传唱。歌词内容大多反映了儿童对社会生活现象的感受和认识,展示了他们天真烂漫、向往美好未...
146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艺术
皮影艺术是剪纸工艺与戏曲艺术的紧密结合,当地称为"影子戏”。皮影戏在我国起源很早,传说汉武帝的妃子李夫人死后,武帝时常想念,有个叫少翁的人,仿造了李夫人的形象,用灯光照射在布帐上武帝看到布帐上的影人,很象死去的李夫人,非常高兴,这可能就是我...
147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艺术
刺绣工艺在我县有丝绣、挑花、割花等形式,在枕头顶、鞋面、鞋垫、儿童帽、小兜兜等服装物品上,用五色丝线刺绣的各种图案,表现的形与色,想象与变形,玲珑剔透,富有神味。充分显示了农家女描风走云,心灵手巧的本领。这些物品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美好的...
148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艺术
民间印花布这种工艺,在我县分兰印和彩印,以兰印流传最为广泛。兰印花布是防染方法印制而成的。印花板过去采用油纸刻制,现大多改为塑料板。用豆浆、石灰、蛋清等混合成为涂料,透过印板刷在白布上,晒干后再用靛兰进行煮染。染出的布呈兰底白花,古朴素雅,...
149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艺术
民间剪纸是具有双重价值的工艺品,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各乡镇较大的集市都有剪纸出售。千姿百态,争相斗艳的枕头花、鞋花、帽花以及供恋人们选购的鞋垫花,应有尽有。朵朵纸花,表达了人们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大仲村集市上,美术工作者们曾见到...
150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艺术
门笺,俗称“过门钱”、“门吊子”或“花纸”。它有着悠久的民族传统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在我省集中流行于临沂、潍坊、枣庄等地市。其形狀如小幡,纹饰如人胜。古代用幡胜表达人们意愿的凤俗,最初见于《后汉书•礼仪志》。到了南宋,开始把幡腔“元旦(即春节...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