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5条
人物
4条
专题
14条
作品
6条
实物
1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25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 时代: 不详
吴海云,男,年六十有三,安徽黟县人。从五十年代起,便一直在瓷都景德镇从事宣传报道活动,曾主持出版《陶瓷美术》杂志,先后获得主任编辑和副教授职称,以及全国记协颁发的老新闻工作者荣誉证书、证章。现任瓷都电大副教授、《瓷都电大学报》主编。本书是其...
2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 时代: 不详
米芾,字“元章”,号“海岳外史”,又号“襄阳漫士”,自号“鹿门居士”,原籍襄阳(今属湖北),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官至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富”。由于他性情狂放,故人称“米颠”,也有称其“米痴”的,与其子米友仁,世称“大小米”...
3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 时代: 不详
“八大”,男,原名“朱耷”,他还用过“良月”、“何园”、“刃庵”、“道朗”、“人屋”、“驴屋”、“传綮”、“雪个”、“个山”、“个山驴”、“破云樵者”等许多别名。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世居南昌,其父祖都能书善画,因此,他从小就...
4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 时代: 不详
方云峰,字佩霞,原浮梁旧城人,自幼家贫,少时即嗜绘事,18岁以画名扬瓷界,20岁在浙江省立龙泉瓷业工场任绘瓷技师,后在杭州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华美术大学中国画系深造三年,由一名绘瓷技师进入了诗、书、画、印熔为一炉的艺术家行列,并曾先后在景德镇模...
5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 类型: 艺术
粉彩是清代发展的一种低温彩瓷工艺,它是在明末清初的五彩基础上,吸收珐琅彩的制作工艺而创制成功的。从康熙年间形成,到雍正年间(即公元1723年至1735年)粉彩瓷的工艺水平直到顶峰,富有灵感,很得用者欣赏,当然,还有蓝彩、墨彩、素三彩等等,无...
6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 类型: 自然资源
“余干瓷石”,产于境外余干县东南面之梅港附近香村落。其中梅港、阳坊、缪坊、塞里、和黄金埠之马岭等处,距景德镇城区,一般都在140公里左右,品质以黄金埠马岭所产为最优。
7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 类型: 自然资源
“余江瓷石”,又称“安仁瓷石”,产于余江县城以北的流源等地,矿山有宋源、老虎源、船峰等处。
8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 类型: 自然资源
“唐湾瓷石”,产于贵溪县之唐湾。至于“礼林里瓷石”,即产于乐平县之礼林乡烟包山,瓷石分硬质与软质两种,前者为白色石块,品质纯粹,溶固无吸水性,配合上等瓷的坯釉用之。
9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 类型: 植物
“大树坞釉果,性硬而微汗,造瓷不挫,清代列为上品”。其它,如银坑、东埠等地的各种石,均可舂釉。《南窑笔记》上有所谓“在配者取合不同,各有专秘之秒。”当然,当时的“紫金釉”,也是完全出自境内山土舂成,“色黄紫,性耐火坚实”。
10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 类型: 自然资源
“石英”,亦产于三宝篷,品质很纯,是配白釉的良好原料。“釉灰”则出自原浮梁之长石,取山上坚石,火炼成灰,再用被称为“凤凰草”之“蕨”舂极细,以澄清之,即成了瓷用原料,还有产于城区南面之“牛角岭釉灰”,其配制方法,采取最纯的石灰石块,置于石灰...
11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 类型: 自然资源
“无釉石”,即“石灰石”,境内产于城区附近之八卦山,用于作白釉,或青釉之熔剂,效果良好。
12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 类型: 自然资源
“陈湾釉果”,产于鄱阳之陈湾和焦源坞两处,品质不及境内瑶里釉果,只能作为中、下等瓷器之釉面配料用。而“贵溪长石”,则可作为上等瓷器釉面配料用。它产于境外鹰潭之龙虎山,含有石英、白云母、黑云母等夹杂物。当然,石英、白云母对于瓷器烧成的颜色是没...
13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 类型: 自然资源
贵溪还出产“滑石”,配釉可起熔剂作用。产于境外乐平之“土滑石”,又名“滑石子”,配釉亦能起熔剂作用。
14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 类型: 自然资源
河南之“花乳石”,又名“白云石”,带灰白色,配白釉时,更可作熔剂用。它的优点是熔融温度的范围较长:特别是古老的柴窑火度,不同的窑位,虽有参差,但用花乳石配的白釉,不至发生不熟及过熔的缺陷,一般“石灰釉”,在煤窑烧成时,最易发生黄色或气泡,如...
15
知识出处: 瓷都纵横 | 类型: 自然资源
马鞍山“老土”和“子土”,前者土质赤褐色,强铁质粘土,可塑性良好,配制匣钵,能增加其结合力,使瓷用匣钵耐火不裂;而后者,为砂石质块粒,带灰白色,无可塑性,它的作用是减少匣钵泥的可塑性和防止收缩,使其耐压,不易软化。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