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56条
人物
1条
专题
54条
作品
1条

检索条件

共 56 条 1 / 4
1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时代: 当代
高云,女,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副教授、工艺美术师,硕士,目前攻读建筑学博士学位。2016年福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近年来发表期刊论文、本科学报论文以及国际会议论文、国外高水平期刊论文22篇,独撰教材1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主持和...
2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专题知识
蓝靛学名马蓝,又称青靛、菁草、大青叶,畲族人俗称“菁”,在畲族地区有很长的种植历史。畲族人尤擅种菁,甚至一度因此获得诸多以“菁”命名的别称:明弘治以前,从闽西、闽南一带迁徙到莆田的畲族人因大量种菁而被称为“菁民”。明中叶以后,又有一批畲族人...
3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三月初三是畲族人的传统节日,由于习惯在这天采集乌稔叶子泡制乌米饭,缅怀先祖,故也称“乌饭节”。喜爱唱歌的畲族人在三月三乌饭节时也召开歌会,盛装打扮,以歌会友。
4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畲族人与牛有特别深的情感,牛作为农耕时的重要生产资料在畲族人家中占有重要地位。四月初八是畲族的“牛歇节”,相传这一天是牛的生日,这天清早畲族人就把牛赶到山上去吃草,梳洗牛身,做牛栏的卫生,还以泥鳅、鸡蛋泡酒喂牛,或用米粥、薯米粥等精饲料喂牛...
5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在闽东畲族地区,七八月水稻开镰后即过“尝新节”。开镰收割必选吉日,把头一趟收割下的稻谷碾成米,煮成白米饭,请亲邻一起品尝新米饭,饭后还要盛一碗米饭留在桌上,称“剩仓”。
6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即祈福,又称“合福”“吃福”,是中国东南汉族的习俗,畲族做福的习俗应该是来自客家。闽东畲族做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要做祈福法事,期盼农作顺利、五谷丰登。正月初一至初四为“开正福”,二月初二为“春福”,立夏日为“夏福”...
7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畲山有一种植物叫“草乌”,用此药汁敷箭,射兽立毙。形式有两种:一是把毒弩置在猛兽经常出没的地方,弩上系一条活动针,针上引一条线,畲语称“郎线”,猛兽路过时,一碰上这条线,活动针受震,竹箭就脱弩而出,箭矢上的毒箭即射向猛兽的身体,只要兽身破皮...
8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畲族人将毛竹劈成长短不一的竹片,把两头削尖,投入油锅里煎炸。等竹尖颜色发黄时,捞起冷却,使其锋利坚硬,造成竹枪,畲语叫“竹冲”。竹枪多插在番薯地或花生园里,野兽来糟蹋番薯或花生时,会被竹枪刺死。
9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在野兽经常来往的路口,挖个30~40厘米见方的小洞,洞口放一活动圈,圈沿置一活动针。而后,将长在洞边的毛竹弯下一株,在毛竹尾吊上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端系在活动针上,当野兽路过这个地方时,踏到活动圈,活动针即刻弹起,野兽的腿或身躯就会被绳子拴...
10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主要用来捕捉虎、豹等大动物,用直径5~6厘米的硬木做成木笼,木笼分前后两间,前间安一块活动踏板,后间缚一头小家畜作诱饵。当野兽入笼捕食家畜时,一搭上活动板,木笼的门就自动关闭,而被活捉。
11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在野兽出没之处,设陷阱捕捉。陷阱的宽度为50~60厘米,长2~3米,深2米,上面用树枝、树叶、杂草覆盖作为伪装,并放上野兽喜欢吃的香饵,引诱野兽踏上。野兽一踏上即落入陷阱,不能出来。
12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畲语称“拗”,大的叫“大拗”,小的叫“小拗”。在野兽经常路过的地方,用100~200千克的石板一端着地,另一端搭在扁担上,扁担下置一根树杈,树杈上拴一根活动的机关小横柴,拴上饵。野兽吃引饵时触动机关,石板即落下压住野兽。
13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用来捕野猪等大野兽,尤其捕野猪群更为有效。在木槽上设刀,刀刃朝天,放在野猪等大野兽经常出没的路上,使野猪奔跑时撞在刀刃上。
14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是最常见的狩猎方式。畲族人一般是自制土铳,到山上挖一株树龄10年左右的柏树,制成木杆,根留20厘米长,做成一个勾,作为手把。请铁匠打一根前小后大1米多长的铁管,后头封闭,边上留一小孔,以引火用。铁管捆绑在木杆上,就成了土铳。一般男子都有一支...
15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畲族人早期利用天然的岩洞作为避风雨、躲外敌的栖息之所。 树居需选择枝繁叶茂的巨树,上横枝为梁,树干、竖杈为柱,树丫处架横木,木上架数根木头为楼板,周围及上部用茅草或其他树叶覆盖,人上下爬树或使用梯子。后来的半干栏、干栏式房屋是对这种树居的...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