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01条
人物
1条
专题
46条
作品
154条

检索条件

共 201 条 1 / 14
1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信仰卷 | 时代: 南宋
林公大王历史上确有其人,姓林名亘(一说名叫子芹),南宋庆元年间(1196年)生,是闽东家喻户晓的打虎英雄。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张君宾在他主纂的《宁德县志》中有简要的记载:“相传神为宋时邑杉洋人,善搏虎。没后能御虎灾,故祀之。” ...
2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信仰卷 | 类型: 民俗
头红巾即为一块3尺见方的红布,做武场时和头额一起绑扎在头上使用。
3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信仰卷 | 类型: 民俗
头额通常用皮制成,上绘符咒等神秘图文,法师武科施法。如奶娘踩罡时,经过用符水咒语点化,与头红巾一起佩戴使用。
4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信仰卷 | 类型: 民俗
天尊用金属或硬木雕镂而成,有类于戏剧中太子冠饰。为文场时与道袍一起穿戴。
5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信仰卷 | 类型: 民俗
道冠通常做功德时和青黑色道衣一起穿戴。
6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信仰卷 | 类型: 民俗
道袍通常底为橘红色(又称绛衣),粗纹布质,斜襟、直领、大袖,袍身彩绘有金龙图案的袍服,两手横向平伸,其袖宽大着地,绛衣展开即成四角形,像地之四角。道(法)袍虽然比戏装粗糙,但与道士不经化装和粗放的施法道场更为协调。
7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信仰卷 | 类型: 民俗
神裙用红纻布染红或其他红布制成,镶以蓝边。为武场法事时与头红、头额配套穿用。
8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信仰卷 | 类型: 民俗
道衣道士穿的长衫,多为棉布质地,斜襟、直领、大袖,为红色或海青色。前胸和后背均有八卦或太极图案。
9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信仰卷 | 类型: 民俗
龙角 又称角、灵角、号角、角笛或羚号,是木吹乐器,长约30厘米,口径大小约10厘米。为畲族巫师在祭祀、请神做醮、求嗣祈雨、降妖驱邪等神事活动中使用的一种常用法器。
10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信仰卷 | 类型: 民俗
吉铃即法铃,亦称三清铃、法钟、帝钟,以铜铸成,高约23厘米,口径大小约9厘米。施法时握在手中,摇动时发出叮铃响声,其柄常做成如“山”字形,并列三根突出物象征道教三清。相传黄帝会神灵于昆仑之巅,天帝授以帝钟。帝钟有降神驱魔的作用。巫师施法时摇...
11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信仰卷 | 类型: 民俗
三音又称三音锣,由三面大小不一的小铜锣构成,每面锣均有固定的音色,以一竹制小槌击打不同铜锣,发出不同的声音,故称“三音”。为巫术道场唱诵经文时配合奏乐用的法器。
12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信仰卷 | 类型: 民俗
铃刀由五片铜板串在一个梨状铜线架上,柄如刀形,即身为铃,柄为刀,故称铃刀。巫师施法时,摇动铃刀,发出清脆的“镲镲”声音,是畲族巫师驱鬼镇妖时配合诵经文动作演奏使用的法器。
13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信仰卷 | 类型: 民俗
五雷号令牌又称雷令令牌,源于古人调兵的虎符,上圆下方,一般正面刻“五雷号令”,背面刻“总召万灵”,两侧刻二十八宿名称。以五牙纹,背纹若一坐虎形,在施法中用令牌画符,或击桌念白,用以召集神将雷神之用。
14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信仰卷 | 类型: 民俗
木鱼又称木鼓。刻成圆角形。是巫师在道场上唱诵经文时配合演奏用的法器之一,形制与佛教寺庙中使用的木鱼相同,只是巫师使用的木鱼通常要小一些。以击桌念白或停顿时之用。
15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信仰卷 | 类型: 民俗
法鼓有大小之分,大鼓为各神宫必备之物,通常安置于神宫正殿神龛前,右侧或左侧,以备村中重大法事时演奏或信士危急时向神击鼓鸣冤告急之用。小鼓直径36厘米,高38厘米,鼓面绘有八卦或符咒煞字,为巫师必备演奏类法器之一。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