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53条
人物
25条
作品
28条

检索条件

共 53 条 2 / 4
16
知识出处: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 | 时代: 不详
名演员周景涛(1915—1984),小名阿涛,艺名生仔涛,莆田城厢区筱塘村人。小时家贫,只念过几个月私塾,12岁卖身由同村黄梦组建的莆田“新汉宫”戏班学艺,专工文生行当,先拜当年的著名演员黄训为师,出师之后,他又向陈乌铿、黄文狄学习深造,莆...
17
知识出处: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 | 时代: 不详
名演员郑惠华(1939—1989)艺名细妹,莆田涵江区铁灶村人,小时家贫,襁褓之中时,父亲被抓去当壮丁,由母亲抚养,母女相依为命。1948年她10岁时,才念不到半年小学,便被莆田“宇宙锋”戏班班主看中,收进该班为小演员。由于年纪幼小,班主答...
18
知识出处: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 | 时代: 不详
名演员傅清连(1917—1990)仙游县赖店人。1929年,未满13岁的傅清连因家庭贫困,卖身仙游西埔“赛月宫”戏班学艺,拜当年莆仙戏名艺人林金瑞为师,工文、武生行当。 出师之后,傅清连以其规范而独特的莆仙戏传统文武生表演程式,以及准确把握...
19
知识出处: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 | 时代: 不详
名演员黄凤池(1935—1990)艺名凤池生,莆田荔城区南郊人,长大后招赘涵江区江口镇石西村。他小时家贫,10岁卖身“世歌舞”戏班学艺,拜当年名噪莆仙的生脚艺人黄文狄为师,专工文生脚色。据说,莆仙民间自清末开始流传两句俗语:“莆田好生,仙游...
20
知识出处: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 | 时代: 不详
名演员陈启星(1942—1990)仙游县鲤城镇人。1956年考入仙游县戏曲艺术训练班,拜陈金攀为师,工丑行。出师后一直在仙游县鲤声剧团当演员,逐渐成为莆仙戏现代名丑。 他自踏进艺门便就勤学苦练,因此莆仙戏传统丑脚基本功比较扎实,同时他有一副...
21
知识出处: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 | 时代: 不详
中国杰出剧作家陈仁鉴(1913—1995)字镜凡,小名鉴,化名追,仙游县榜头镇南溪村人,祖上是当地的两大家族之一,及至阿鉴的父亲陈年一代开始破落。1919年,阿鉴进入培元小学读书,国语、图画、音乐三门功课年年名列全班前茅,其中以作文为最佳。...
22
知识出处: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 | 时代: 不详
名鼓师郑牡丹(1913—1995)仙游县人,14岁向李金华学司鼓,16岁师傅即把“院里教”派的《目连尊者》锣鼓经和整套演出习俗传授给他,成为院里教独一无二的传人。之后的几十年间,他先后为仙游10多个戏班鼓手,名扬莆仙。 1954年参加华东区...
23
知识出处: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 | 时代: 不详
名演员吴钱铿(1920—1995),涵江区新县镇洋尾村人,后来又招赘荔城区延寿村。他12岁卖身旧戏班学艺,拜当时莆田名旦戴红雕为师,先学小武旦,进而兼工文武旦和其他各脚色基本功,因此戏路较广,成为莆仙戏较有影响的男旦之一。解放前他先后在“新...
24
知识出处: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 | 时代: 不详
薛春九,艺名春九生,湄洲岛人,15岁卖进莆田县“益华风”戏班学艺,先后拜生仔和、生仔尊为师。他初学小生,后来其师发现他是老生的人才,特地编排传统剧目《云太师》,让他改变行当——扮演红脸老生云太师,果然到处博得观众赞扬。之后,他连续扮演了几十...
25
知识出处: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 | 时代: 不详
游金锁,艺名末角锁,秀屿区东庄人,12岁卖身“益华风”戏班学艺,与春九为同班兄弟,先后拜戴寿、生仔尊为师,先工靓妆大、二花脚色,后来兼工末脚。他一入艺门,昼夜苦练,基本功日益稳固。未几,他即能扮演许多戏的主角。弱冠之年,非常成功地扮演了《斩...
26
知识出处: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 | 类型: 文学
本文是宋时莆田人方信孺所作的一首诗词。
27
知识出处: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 | 类型: 文学
《八十书怀》是杨美煊所作的一首诗词。
28
知识出处: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 | 类型: 文学
《答山中友人》是杨美煊所作的一首诗词。
29
知识出处: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 | 类型: 文学
《依韵敬和杨美煊先生《八十书怀》》是郑怀兴所作的一首诗词。
30
知识出处: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 | 类型: 文学
《祝美煊吟丈八十寿诞并和其诗》是王鸿所作的一首诗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