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肃州” 相关
共 1474 条 58 / 99
856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文化业包含曲艺、文具等。
857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酒泉手工业历史悠久,早在汉武时期,就有外地能工巧匠来到酒泉,制出夜光杯、玉镯等工艺品,手工业产品达60多种。
858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高台(解放前属酒泉地区)、酒泉、金塔、玉门、安西、敦煌都是产棉区,棉花市场潜力很大。每年秋天棉花成熟季节,以晋商为主的棉花商人即以肃州为总点,组织大批人力、财力到各县收购棉花。
859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从全国各地来酒泉的商人,都感到酒泉是个好地方,这里民风淳朴,人诚实忠厚,虽说气候不如南方,但生活比南方好,一年四季大白面不断。其中山西商人最多。
860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早在明、清年间,各地商人为了在酒泉扎根,都成立了同乡会,推选受大家信任、热心为同乡办事的人当会长。只有一个宗旨,就是有难同当、有福共享、诚实经营、共同发展。
861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介绍蒋介石在酒泉选拔黄埔军校新生的情况。
862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1942年8月,国民党总裁、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在视察完玉门油矿之后专程来到设立在酒泉的西北青年训练班,为全体教官和学员作了训示,并从训练班学员中选拔了一批黄埔军校新生。
863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酒泉边疆青年训练班缘于1938年西北行政长官胡宗南在西安创办的西北训练团。由于开发大西北的需要,又在丝绸之路交通要道酒泉发展了一个分团,加之胡宗南兼任西安黄埔军校七分校主任,该团主要掌握在胡宗南的手中。
864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介绍蒋介石到酒泉青年训练班的前后的详细情况。
865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不久,我们结束了为期三年的西北青年训练班学习,接到被黄埔军校录取的通知。由训练班派大卡车送到西安王曲的黄埔军校七分校报到。我被分到该校特科总队骑兵三队。
866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11
867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介绍50年代赴新疆参加土改工作的酒泉人的情况。
868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1952年春,卡车载着西北五省的热血青年向西驶去。他们是“西北(五省)赴新疆土改工作队”队员,其中有酒泉籍队员10人,家属4人。
869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介绍工作队十名队员的情况。
870
知识出处: 肃州文史资料第十四辑 | 类型: 正文
1952年随同进疆的四名家属分别是:杨秀兰、苗淑珍、杨桂兰、赵玉英。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