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烟台市” 相关
共 48 条 3 / 4
31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五辑 | 类型: 正文
梁辑卿将军,原名梁世端,是莱西县夏格庄镇上疃村人,1912年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在本村读书八年,后入县立高级小学。当时正值革命军北伐时期,莱阳县革命运动高涨,农民协会的活动轰动一时,“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等标语常在村头出现,该...
32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胶州,位于胶州湾西北岸,大沽河入海处,居航海、漕运、陆路之要冲。得天独厚的地利,使这里的商贸工坊有过长期兴盛的机遇。自元、明以来即有“金胶州”之美称。近代随着德、日帝国主义入侵,胶济铁路通车,青岛辟埠的步履,胶州也度过一段兴衰的历程。为使后...
33
知识出处: 市北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柴米油盐为人生不能或缺的四大要素。在食用油方面,除了动物油以外,绝大部分都以植物油为主。所以远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了榨油工业。最初是由手工操作,不仅出油率极低,而且劳动强度很大。就这样延续下来,没有多大改进。我省盛产花生,在泰安、烟台、...
34
知识出处: 黄岛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陈干字明侯,山东昌邑白塔庄人,少有不羁之才,读书过目成诵,志高气豪,有不可一世之概。十六岁,因家贫赴东北谋生,目睹中日战迹,更加痛恨满清腐败无能,丧权辱国,遂定下复仇报国之大志。孙中山先生当时在日本酝酿成立同盟会,干遂首先参加。从此在孙中山...
35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胶县制毡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解放前当地群食制做的毡帽和毡鞋,就名扬省内外各地。一九六四年,胶县制毡厂用山羊城制做的毡鞋,在全省被评为名牌产品。现在由于不端进行技术改革,更新设备,不仅产品数量大增加,而且产品质量也有所提高。胶县制毡厂生产的毡鞋...
36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第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青年支援边疆建设,简称“支边”。20世纪50年代末,在全国一盘棋继续“大跃进”的思想指导下,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决定:由国家农恳局具体组织实施,有计划地组织山东省各地区,动员安排大批青年到边疆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37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正文
东庄头村共有689户,2639人,2530亩耕地。近几年来,村党委立足本村实际,依托拥有全国最大的村级蔬菜产地、批发市场的优势,坚持开源节流并举,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2001年,全村实现农村经济...
38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正文
近年来,在我市民营经济领域闯出一匹“黑马”——青岛三美立股份有限公司。 短短6年时间,公司从一个仅有100多人的小建筑队起步,逐渐发展到拥有青岛三美立空调设备厂、青岛平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莱西同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3个子公司及4个事业部的知...
39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正文
夏日里的一个上午,我在莱西经济开发区工会副主席刘辉的陪同下,来到城南医院三楼,采访青岛方圆实业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莱西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张咸福。
40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正文
莱西市发达花生加工厂是店埠镇葛家泊村党支部书记左克松一班人牵头建立的一家私营股份制农产品加工企业。多年来,他们坚持加强自身建设强龙头,辐射带动扩规模的指导思想,通过示范引导、服务促动,带领全村80%以上的户发展起花生收购、加工业务,使葛家泊...
41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 第九辑 | 类型: 正文
走进莱西体育陈列室,映入眼帘的是:块块耀眼的铜匾,面面鲜艳的奖旗,枚枚金灿灿的奖牌:1983年体委主任彭建宏出席第五届全运会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为莱西迎来了全国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984年莱西体委被山东省政府授予“振兴山东体...
42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 类型: 照片
43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 类型: 照片
44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 类型: 照片
45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 类型: 照片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