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海曙区” 相关
共 2598 条 165 / 174
2461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钉碗 碗盏乃居家必备之物,因为是瓷器,就难免破损,主妇们视其“分身”或“碎骨”程度,能补的则请补碗师傅补好。钉碗师傅肩挑担子,手拿一串铜片,不断敲打,发出“嚓嚓嚓”的声音。钉碗也即补碗,师傅坐在帆布小凳子上,膝盖上铺一块布,先将破碗拼合成原...
2462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补镬 解放前,家庭烧饭做菜都用生铁铸成的镬。铁镬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氧化,变成氧化铁而脱落,镬就变得越来越薄,尤其是“镬肚脐”更容易漏,需补镬师傅“妙手回春”。补镬师傅挑着担子,一头是风箱,一头是炉子,一边走,一边吆喝:“生铁补镬嘞……”补镬...
2463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补鞋 皮鞋久穿损坏,不能穿着,需请修鞋匠修理。修鞋匠根据皮鞋破损程度、破损部位进行修补,鞋面破损需用手动摇车缝补后才能继续使用。鞋跟鞋底磨损需加胶皮或打鞋掌(铁制),然后用钉子、胶水加固,或把整个鞋底换掉,鞋修好后经打磨、涂上鞋油、抛光等工...
2464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织补衣裳 毛线衣局部破损后如不及时织补,破的地方会越来越大,且不雅观。解放前会织毛线的妇女不多,需寻找内行人织补。普通衣裳破损后一般家庭妇女都会缝补,但比较高级的衣服破损后一般家庭既无此种材料又无修补技术,需找专门人缝补。至2008年底,宁...
2465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修伞 20世纪60年代前,市民大多用油布伞和油纸伞,伞面和伞骨经风吹雨淋后极易损坏,弃之可惜。修伞人肩挑修伞工具和材料,穿梭在街巷、乡村,人们需修伞就招其到家门口。经修伞人修补伞面或换伞骨后,伞就可继续使用。现今修油布伞和油纸伞的已绝迹,而...
2466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修穿棕绷 棕绷久用后易损坏或棕绳松弛,睡觉不舒服,需找棕绷师傅修理或重新穿棕绳。穿棕绷师傅身背袋子,袋内装有棕绳,在街坊或集市吆喝:“穿棕绷噢……”市民如需修棕绷或穿棕绷就招其到家门口,棕绷师傅视棕绷破损程度提出意见和建议供主人决定或修理,...
2467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箍桶 箍桶匠肩挑工具,吆喝在城乡街巷:“箍桶嘞!打楸!”市民需箍桶则招其进屋内,或把散了架的木桶拿出来修理,或新制木桶,主人拿出木料,箍桶匠按主人要求箍桶,按照桶的大小形状取料,用一种弯形刀具把木料劈成弧形粗坯,经刨光后拼合起来,再加箍圈(...
2468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裱褙(书画) 书(用毛笔在纸上写出汉字的作品)画(中国传统的绘画)为中国独特的艺术,一经裱褙(俚称“裱画”)加工书画作品更见精美。为此,书画裱褙行当历代不衰,延绵至今。裱褙书画,就是裱褙者(俗称“裱画师傅”)根据客户提供的书画纸张尺寸大小和...
2469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裁缝 以前衣服多自制或请人缝制。嫁女娶亲需做新衣裳,老年人做寿衣,孕妇做小孩衣被,通常是买来布料,将裁缝师傅请到家里来做,工钱支付有论天计算的,有论件(套)计价的。现今请裁缝到家中做衣服的已不多见。
2470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剃头 剃头行当工具简单,挑着剃头担子,一头是炉子,一头是镜子、脸盆、毛巾,在街头巷尾或乡村吆喝,遇需剃头者即可放下担子为客剃头,且收费比理发店便宜,还给剃头者挖耳、修脸,故生意颇好。现今小街巷仍有这一行当,服务对象多为老年人。
2471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刻字 刻字师傅随身携带刻字画工具,活跃在乡间或城镇街巷。如需刻字、刻图章、刻画,即可叫进屋内雕刻。刻字师傅根据主人需要,取出各种材料任主人选择,不同材料价格各异,经雕刻后即成,立等可取。该行当现都开店经营。
2472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弹棉花 身背弹花工具,吆喝在街巷、乡间,如需弹棉花者可叫进屋内加工。弹花师傅卸下主人家门板,把棉花撕碎,弹花弓在木头槌敲打下,一颠一颤,发出美妙的犹如乐器的声音,棉花弹至松软后再用盾牌状圆木压平,铺上经纬线,即成一条松软洁白如新的棉絮。此行...
2473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打铁 系宁波老行当之一,打铁者能打制出各种柴刀、菜刀、锄头、钉耙、马铁、船钉等生产和生活用具。打铁匠拉风箱、抡铁锤、叮叮当当,一件件铁器在铁锤砸打下打制出来。今天一广场内的碶闸街南段有“钉打桥”地名,是因该地曾有多家铁匠铺而得名,宁波人有句...
2474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铜匠 以前宁波城乡有挑着铜匠担行走的人(大多是金华地区来的)。解放前嫁女陪嫁妆必有铜火熜,隐含吉祥火红之意。铜打制的火熜小巧玲珑、美观实用。铜匠还能修制铜锁、酒壶、家具装饰品等器物。现时该行业已不多见。
2475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民俗文化
镴匠 旧时宁波城乡有挑着担子兜生意的镴匠。宁波人称锡和铅的合金为“镴”,一般城乡家庭都有镴打制的酒壶、镴瓶、镴罐等器物,用来盛物品能保持干燥,此外还打制烛台、家具上的拉手及装饰物品。铝制品普及后,这一行当消失。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