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浙江省” 相关
共 491 条 33 / 33
481
知识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畲民与牛有特别深的情感,牛作为农耕时的重要生产资料在畲民家中占有重要地位。四月初八是畲族的“牛歇节”,相传这一天是牛的生日,这天不鞭打牛也不让牛干活,清早就把牛赶到山上去吃草,梳洗牛身,做牛栏的卫生,还以泥鳅、鸡蛋泡酒,或用米粥、薯米粥等精...
482
知识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又称“封龙节”,曾盛行于闽东和浙南部分地区,每年农历夏至后第一个辰日举行。相传夏至后逢辰日,是天帝派风、雨、雷、电四位龙王到畲山就位的日子,因为“龙过山”可能会发生雷雨冰雹,损坏庄稼,祸及人畜,畲族便在此日“分龙”,好让龙王平和肃静就位,以...
483
知识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在闽东畲族地区,七八月水稻开镰后即过“尝新节”。开镰收割必选吉日,把头一趟收割下的稻谷碾成米,煮成白米饭,供祭地方神、祖公神和灶神。祭毕,也请亲邻一起品尝新米饭。饭后还要盛一碗米饭留在桌上,称“剩仓”。
484
知识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即祈福,又称“合福”、“吃福”,是中国东南汉族的习俗,畲族做福的习俗应该是来自客家。闽东畲族做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要做祈福法事,期盼农作顺利,五谷丰登。正月初一至初四为“开正福”,二月初二为“春福”,立夏日为“夏福...
485
知识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畲族传统服饰搭配中不习惯戴帽子,帽子在畲族服饰中出现的品种较少,除了新郎的婚礼帽和童帽外(童帽在“其他服饰品”中的“儿童用品”内进行论述),最普及的当属生活实用品斗笠,不论男女,斗笠是畲民劳动生活中最常用的帽子。由于畲族所处山区遍布竹林,为...
486
知识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畲族男女在历史上都是“跣足而行”的,20世纪20年代,浙江丽水、温州地区畲族女子“大足,穿青鞋鞋端绣以红花,工作则穿草履,居家则穿木屐”①,“素无缠足之习,家居悉穿草履或木屐(与日本同式),必往其戚属庆吊时始用布鞋,鞋端必绣红花并垂短穗”②...
487
知识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肚兜是旧时畲族女性贴身穿着的内衣,一般为红色或蓝色,俗称“肚仔”。肚兜的基本外形为菱形,上端开小领窝,下端修圆角,与顶端领窝两端、左右两角钉红色带袢四个,用于系带固定于颈部和后背。肚兜的形制基本相同,四周镶边,底端有绣花装饰,绣花有多寡之分...
488
知识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畲族童帽的形式多样,制式多来源于汉族成人帽或童帽(篇幅所限,此处仅选择典型代表性实例进行分析)。不论浙闽,畲族儿童的帽子样式繁多,制作精美,上面大多饰以彩绣,童帽主要的种类有虎头帽、兜帽、风帽、圈帽(无顶帽)等,材质多为棉布或细麻布,有单层...
489
知识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围嘴也是儿童服饰用品中常见的一种,畲族儿童围嘴多以蓝黑色或月白色棉布为底做成花瓣形,花瓣形式主要为左右两瓣式或一圈六瓣式,花瓣上绣有精致图案纹样,中心领圈为圆形,用以固定在脖颈处,后中心多有一粒至两粒扣袢固定,或用暗扣进行固定。由于虎能辟邪...
490
知识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畲族妇女的传统饰品多为银制品,头饰随发型而不同,多用银笄,主要有头笄、头簪、头钗、头花、头夹,其中头笄长约十厘米,形如二片垂叶连成的弯弓,上錾图腾花纹;头花上镂人物、动物图案,制作精细;此外还喜用耳环、耳坠、耳牌、戒指、手镯、脚镯、胸牌、项...
491
知识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 类型: 民俗文化
畲族男女还有以绑腿保护小腿的传统习惯,“足膝之下,无论男女,皆裹蓝布”①,“自膝以下蓝布匝绕,则男女皆然也”②。畲族绑腿又叫脚绑或脚暖,绑腿对于常年在山地劳作的畲族人来说有便于劳作、保护小腿免受树枝划伤蚊虫叮咬之用,对于罗源地区常年穿短裙短...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