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图书馆
烟台图书馆
机构用户
烟台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669条
析出资源
239条
图表
148条
人物
4条
事件
278条
知识出处
全部
烟台水产志
烟台市志(1978-...
烟台市纺织志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风云
栖霞市志1985—1...
福山区志
红色记忆
见证胶东革命历史遗址...
检索条件
与 “栖霞县” 相关
共 669 条
7
/
45
91
1.道路规划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城镇道路网适应地形条件,采用棋盘式和自由式相结合的混合形式。由于城镇主要向北发展,重点解决南北三条交通干线,现有大庆路为南北货运道路,红线宽度为20米。振兴街为生活性干道,红线宽度为25米。文化路为南北中心干道,红线宽度为25米。东西方向主...
92
(1)防洪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按照五十年一遇洪水标准整修河岸、堤坝,城镇临河附近低洼区在改造时全部垫高。街坊内部要高于各条道路路面。为了消除淤积河床之害,除经常疏挖河床以外,要从上游采取水利措施和加强绿化,改善植被条件,保持水土。
93
(2)排水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排水形式采取雨污分流。雨水分四大系统,按自然地形近排入河道。第一是白洋河系统,排除河岸平坦地段雨水;第二是东山区南部截流系统,在城南排入河道;第三是王格庄系统,排除东山区北坡及北山小区雨水;第四是西山区系统,排除白洋河西侧雨水。
94
(3)污水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污水按自然地形铺设管网,通过白洋河污水总管排到城北污水处理场。所有工业污水必须经过厂内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管网,进行二级处理。并利用废水资源灌溉农田。东山区南部污水在灌溉区可通过闸门截向南部灌溉农田。
95
城镇用电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城镇用电采用10千伏电压分别由大庆路工业线和振兴大街生活线,再以支线连接各街道用户。变电站进出高压输电线路,全部移出规划以外,开辟高压走廊。
96
城镇电话通讯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城镇电话近期规模为1000部话机,远期为2000部话机。除现邮电大楼以外,在北区和东山区分别建设邮电所一处。通讯线路在大庆路、跃进街、振兴大街、文化路建设地下管线并以地上线杆联络各用户。
97
管线综合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供电线路安排在道路南、西两侧,通讯线路安排在道路北、东两侧,地上干线全部与行道树中心重合,地下电讯管道安排在人行道内侧一米。
98
第五章 县城建设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包括县城概况,城垣建设,市政工程,典型建筑,工业建筑等。
99
县城概况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内容描述了
栖霞县
县城的具体概况。
100
宋代
栖霞县
是空旷的马姓莹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公元1134年(阜昌五年),始于此建土城,修县署,因之,"先有马家莹,后有栖霞城"之说。 建县初始建土城,周二里,设四门。后屡有修建。抗日战,时期被拆除,解放后辟成街道,建成住宅。
101
栖霞城为历代县署驻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旧县署遗址在今山城二路南侧,坐北面南。1945年初,中共
栖霞县
委和县人民政府进驻栖霞城,分别在北悦心亭和旧县署内办公。1956年县委、政府机关迁至现在的山城二路东段街北两大院办公。1985年11月,迁山城四路北侧新建县委、政府大院。占地面积...
102
清朝时期
栖霞县
城区规模狭小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光绪年间,栖霞城"城大如斗",谓"三里之城"(指城周),主要街道有七条:迎旭街、纳薰街、毓秀街、挹爽街、仰极街、怀敬街、通司巷。城内居民点,自古以"关"、"里"、"街"命名,抗日民主政府入城后,始将居民点划为光明、胜利、解放、聚魁、翠屏(后...
103
民国时期栖霞城无大变化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1912年人口千余,多数务农,工商业极少。城西关和南沙河是城乡物资交流场所,每逢五排十(后改为四、九)赶大集。城里有信诚、华西、福生堂等几家药房和小本经营的杂货店,并设有霞山小学和县立中学。
104
抗日战争爆发后栖霞城沦陷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日、伪军分别驻城东顶(今栖霞驻军家属区)和县城旧县署。在城西白洋河流中(今翠屏桥南)修筑大型炮楼;城外山头修筑防御工事,以防解放区军、民袭击。处于日伪盘踞之下的栖霞城,人们不得安宁,生产不能发展,一片荒凉景象,更谈不上县城建设。
10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栖霞县
城初步建设规划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栖霞县城乡建设志
|
类型: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县城建设逐步发展。五十年代,初步制定了
栖霞县
城建设规划,按规划修建跃进大街和县委、政府东西两大院及县委大礼堂,架起了跃进桥。此期间工业发展较快,有工业项目88个,厂房竣工面积5031平方米。六十年...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