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8262条
基础文献
64条
析出资源
6471条
图表
207条
人物
308条
机构
109条
事件
35条
作品
1068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与 “朱熹” 相关
共 8262 条 507 / 551
7591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 类型: 文学
这首诗为绍兴三十一年冬获悉采石大捷、金主完颜被他的部下杀死的消息后所写。言敌寇急遽失败,是天命气数所决定,不可抗拒。
7592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 类型: 文学
这首诗为绍兴三十一年冬获悉采石大捷、金主完颜被他的部下杀死的消息后所写。赞宋军将领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向披靡。
7593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 类型: 文学
这首诗为绍兴三十一年冬获悉采石大捷、金主完颜被他的部下杀死的消息后所写。赞宋军将领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 向披靡。
7594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 类型: 文学
这首诗为绍兴三十一年冬获悉采石大捷、金主完颜被他的部下杀死的消息后所写。望朝廷速派官员、北上中原、给父老传捷报,让人们共享山河重光之乐。
7595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 类型: 文学
这首诗为绍兴三十一年冬获悉采石大捷、金主完颜被他的部下杀死的消息后所写。赞皇上英明果决,善辨忠邪,有德之人可望得到重用。
7596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 类型: 文学
这首诗为绍兴三十一年冬获悉采石大捷、金主完颜被他的部下杀死的消息后所写。喻朝廷威仪风传天下,臣下当赤心报国。全诗意气昂扬,表现了朱熹切望匡复中原的立场。
7597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 类型: 文学
此诗约写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初。上一年十一月底,金酋元颜亮被其部属元颜元宜所杀,宋军取得采石大捷后,东路宋军成闵、李显忠部乘胜收复两淮州郡;中路抗金义军杜隐等配合官军收复洛阳及嵩州、长水、永宁、寿安等县;耿京等起义军也在敌后打击金军...
7598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 类型: 文学
此诗为朱子怀念其谊父刘子羽及恩师刘子翚兄弟所写,选自《朱文公文集》卷二,原诗排列于《次子有闻捷韵四首》(绍兴三十一年作)之后及《挽籍溪胡先生三首》之前。按胡籍溪卒于绍兴三十二年壬子(1162),可知此诗亦为当年所作。在此前一年,金兵入寇川陕...
7599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 类型: 文学
这是一首即事抒怀诗,约写于隆兴初年。隆兴元年冬,诗人奉诏入都,入对垂拱殿,提出了“修政攘夷”、“非战无以复仇,非守无以致胜”等主张,未被采纳,殊感忧闷,但他并未绝望,尚冀皇上回心转意(此诗原有自注云“得浙中知旧书云,圣上留意武备,赐赍有加,...
7600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 类型: 文学
这首诗充满爱国激情的感事议政诗。约写于隆兴年底。四局,写金兵大举入侵的嚣张气焰。五、六句,建言皇上要痛定思痛,急谋救亡之策,其中用“借箸”这个典故和“摧锋”一词,表示希望朝廷知人善任,分别选用文武官员。结尾两句,“万灶起愁烟”,形容天下百姓...
7601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 类型: 文学
这首诗充满爱国激情的感事议政诗。约写于隆兴年底。头两句,描写敌寇入侵,朝廷和边民的惶恐情状。三、四句,指出朝廷过去忽视屯田实边,临时仓惶应战的失策。五、六句,抨击主和派和谈误国。最后两句,自愧腐儒空谈.无策捍卫国家百姓。全诗表现了强烈的忧国...
7602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 类型: 文学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即景抒情诗.为乾道三年冬与张南轩同游南岳衡山途中所写。原载于《南岳酬唱集》。这首诗突出采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寓情于景,对南宋朝廷无所作为.国势日衰,山河破碎的现实,表现了无限感慨和忧虑。其中“落日”比喻国家政局江河日下,“...
7603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 类型: 文学
此诗为乾道三年朱熹偕林择之、范伯崇同往潭州访张栻时所写。隆兴元年,由于胡昉,杨由义使金困辱而归,首鼠两端的赵昚又倾向主战。是年十二月,除汤恩退为左相,张浚为右相。 汤依仗太上皇赵构的支持,鼓吹和议,朝中形成和战殊途,两宫异议的局面。不久,主...
7604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 类型: 文学
这是张彦辅奉诏入都奏事时朱熹给他的送别诗,据《于湖居士集》页400集载,此诗写于乾道四年(1168年)前后。诗中表露了朱熹当时的政治主张。此前隆兴元年,朱熹入对垂拱殿时,曾向孝宗皇帝建言:“君父之仇不共戴天,今日所当为者,非战无以复仇,非守...
7605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 类型: 文学
此诗讲述的是刘韐是北宋末年的一位坚持抗金,反对割地求和,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忠臣,朱熹对他非常景仰。这首诗约为乾道间朱熹寓五夫期间拜谒刘公墓后所作。头两句是对当朝权贵不接受历史教训,一味推行屈辱求和政策的谴责;后两句是对刘韐耿耿丹心,以身殉国...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