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张魏公墓下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唯一号: 130835020210000909
作品名称: 拜张魏公墓下
文件路径: 1308/01/object/PDF/130810020210000022/001
起始页: 0046.pdf
责任者: 朱熹 著
分类: 文学
创建时间: 乾道三年
分类号: I222.744
主题词: 古体诗-中国-古代

作品简介

此诗为乾道三年朱熹偕林择之、范伯崇同往潭州访张栻时所写。隆兴元年,由于胡昉,杨由义使金困辱而归,首鼠两端的赵昚又倾向主战。是年十二月,除汤恩退为左相,张浚为右相。 汤依仗太上皇赵构的支持,鼓吹和议,朝中形成和战殊途,两宫异议的局面。不久,主和派向张浚发起一连串进攻:先是王之望、龙大渊秉承汤思退意旨,诬奏张浚淮上军工毫无准,接着主和派淮东总领洪适奏论张浚筑城耗费国用,汤的心腹严穑又诬陷张浚“拒命跋扈”,使赵昚终于下诏罢张浚江淮都督府。隆兴二年四月,张浚罢相去朝,淮上抗金设施全部撤销。六月,赵昚命虞允文放弃唐、邓二州。七月以后,海、泗撤戍。张浚一生为国效命沙场,在垂暮之年仍不免受谗被黜.凄惶离朝归长沙。是年八月二十八日途经余干时病卒。临死前,他异常悲愤地对张木式,张枃二子说:“吾尝相国家,不能恢复中原,尽雪祖宗之耻,不欲归葬先人墓左,即死葬我衡山足矣。”是年九月,朱熹怀着“夙深宗慕,亦误知怜”的知遇之情,千里迢迢赶到豫章.在舟中哭祭了张浚亡灵,然后从豫章护送灵柩至丰城而别。乾运三年再次哭拜于其墓下。 这首诗,热烈歌颂张浚一生坚持抗金,维护国家安宁的丰功伟绩,表现了对张浚崇高节操的无限景仰。对投降派坑害忠良祸国殃民的劣迹表示无比义愤,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忧虑。在艺术手法上,全诗大开大合,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感情慷慨激昂,风格沉郁苍凉,为南宋诗坛上不可多得的佳作。明李东阳曰:“晦翁深于古诗,其效汉魏,至字字句句,平侧高下,亦相依仿,命意托兴,则得之三百篇者为多。”胡应麟则曰:“南宋古体当推朱元晦。”此诗可见一斑。

知识出处

朱熹诗词选注

《朱熹诗词选注》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本书为南宋朱熹诗词作品集,分为感事诗、哲理诗、山水诗、酬对诗、杂咏诗和词赋六大类。其中感事诗90首,主要反映朱熹对天下大事的观感及其在各个时期的基本思想倾向,按其主题又分为爱国恤民与述怀明志两组;哲理诗73首,主要反映朱熹的学术观点,按其主题又分为宇宦观、人生观、道德修养和为学三组;山水诗148首,主要反映朱熹的游踪和各地山川形胜,其中又分为武夷云谷、衡岳、庐山及其他胜地四大块;酬对诗87首,主要反映朱熹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内又分为奉和、题赠、迎送、寿挽四组;杂咏诗99首,为朱熹对各种事物的吟咏与思想寄寓,反映其日常生活情趣,内又分为咏物、咏景、咏居、咏事四组;词赋18首,按体裁分类。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