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景德镇市文教局” 相关
共 24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名人名產名勝 | 时代: 当代
张士华,(1902—1983年),字菊笙,祖籍江西婺源,世居景德镇。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参加反对段祺瑞政府和抵制日货斗争。后考入上海法政大学法律系,读进步刊物,对共产主义运动有了初步认识。1926年至解放前夕,先后在景德镇的时敏、...
2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科技人物名录 | 时代: 当代
朱炳煌男,1932年11月出生于江西景德镇,祖籍江西都昌县。1951年参加工作。195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进入中共中央第五中级党校学习,1956年毕业。1989年12月评聘为副教授。历任景德镇市学联主席,中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
3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科技人物名录 | 时代: 当代
吴文治男,江西宜黄县人。1927年9月出生。1949年前毕业于浮梁师范学校。曾任小学教师、银行职员。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二级编剧。自1949年以来,先后在青塘小学、河西小学、第五小学、市教育工会、华中师院文干班、市文教局、京剧团、文化...
4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 类型: 文化事件
1956年7月6日景德镇市文教局经请示中共市委文教部同意,委派王桂英担任市越剧团团长,王世玉担任副团长。同时,调干部王双珠任该团秘书。
5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 类型: 文化事件
1957年5月16日景德镇市文教局总结市剧目工作成绩为: 1.成立了市剧目编审组和各剧团剧目编审小组。 2.聘请了业余编剧人员参加戏曲剧目的整理、改编工作。 3.各团挖掘、记录并整理了一批传统剧目剧本或曲谱,大部分已上演。 4.对各团翻演的...
6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 类型: 文化事件
1957年6月5日景德镇市文教局召开戏剧界人士座谈会。王典水、王国文、郑相才、陈松龄、王子有、陶凤君、董明艳等演员发了言。
7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 类型: 文化事件
1957年7月16日景德镇市文教局拟发《景德镇市付给剧作者剧本上演报酬标准和付酬办法》一文。其报酬标准为: 甲、上演创作的戏曲剧本(包括古典与现代生活剧目)大型40-60元,中型20-40元,小型15-25元。 乙、上演改编的剧本(包括传统...
8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 类型: 文化事件
1957年12月景德镇市文教局拟发《发展地方戏曲,积极培养新生力量》的文稿,介绍市赣剧团培养新生力量的作法。
9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 类型: 文化事件
1959年2月17日景德镇市文教局报经中共市委宣传部批准,提升邹秋太为市赣剧团副团长。
10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 类型: 文化事件
1959年3月18日景德镇市文教局批复市赣剧团报告,同意将练习生于晓园、洪兆宁、程素娟等六人转为青年演员。
11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 类型: 文化事件
1959年9月30日景德镇市文教局总结十年来文化艺术亊业成绩一文中指出:“十年来,四个戏曲剧团共挖掘、整理传统剧目310个,改编、创作古装戏与现代戏多个;培养练习生110人,其中约半数人已成为演员。
12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 类型: 文化事件
1959年12月景德镇市文教局1959年文化艺术工作总结中阐述:一年来,全市六个表演艺术团体(包括歌舞团、飞车走壁团)共演出3014场,观众达314万余人次,收入478000余元。全年上山下乡演出440场,观众达672501人次。全年挖掘、...
13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 类型: 文化事件
1961年1月6日景德镇市文教局拟发“关于充实剧目室力量和加强剧目工作的通知”;决定配备专职干部四人,主任由吴文治(文化科长)兼任,副主任由程履芬、石奎济担任。由局直接领导,各剧团成立剧目工作组,由一名团长兼任组长。
14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 类型: 文化事件
1961年8月30日景德镇市文教局拟呈“关于剧团票价调整请示报告”,提出9月份起调整票价初步意见:京剧票价调整为4角、5角、6角三种(原3角、4角、5角);赣、越、采茶、歌舞剧票价调整为3角、4角二种(原为2角5、3角)。
15
知识出处: 景德镇市戏曲志 | 类型: 文化事件
1961年12月14日景德镇市文教局举办1958年以来创作、整理、改编、移植优秀剧目的奖励,并制订、颁发了奖励办法。奖励办法中具体明确了参加评奖对象,评奖条件,评奖等级,评奖办法和评奖时间等项目内容。奖励分精神奖和物质奖两种;物质奖等级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