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方国珍” 相关
共 19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海曙区的历史演变,从唐朝至今的各个时期都有所涉及,包括不同的州、军、府的建立和更名,以及宁波市的解放和隶属情况。
2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北宋至元朝时期宁波地区行政区划的变化。主要包括吴越国纳土归宋后行政区划的调整、明州奉国军隶属两浙路、浙东福建沿海制置使司的设立和变迁、庆元府的设立和改名、庆元路的设立以及总管府的设立和庆元路的攻占。
3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明朝至清朝时期宁波地区行政区划的变化。包括庆元路改为明州府,明州府改为宁波府,设立鄞县,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改为浙江行省,设立宁绍台道,太平军攻占后改为宁波郡,后又复为府。
4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元代宁波子城和罗城的城墙复筑情况。元代重建的城墙周长约为18里,高1丈8尺,宽度与宋代城墙相近。城墙基础部分沿用宋代的基础,并在内侧加固。同时发现了元代城墙的一个转角台基,被称为“窝墩”,可能用于建楼舍或通道。护城河沿用了宋代的制...
5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明朝对宁波府和罗城进行修缮和改建的情况。明朝将庆元路改为明州府,后改称宁波府。明朝进行了多次修缮宁波府城,包括重建鼓楼、修筑城墙、修复水门等工程。罗城在嘉靖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城墙进行了加固和修建,设有重门、重层和瓮城,城堤也...
6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中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宋代和元代在宁波地区发生的一些战事。其中包括金兵攻破明州城和方国珍据庆元等事件。在这些战事中,金兵曾多次进攻宁波地区,造成了巨大的战乱和损失。方国珍据庆元后,长期抵抗元军,并与朱元璋有过多次交涉。最终,在明朝建立后,方国珍归降,并...
7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下册)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描述了宁波地区的一些传统风俗和习惯,特别是在春节和清明节期间。
8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政治事件
至正八年(1348)十一月,黄岩方国珍与兄国璋,弟国瑛、国珉聚众数千,起事海上,俘江浙行省参政朵儿只班,胁其奏请求官,授为定海尉。方国珍屡败元军,屡降屡反。
9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政治事件
至正十一年(1351),江浙行省左丞孛罗帖木儿到庆元讨方国珍,全军覆没。大司农达识帖木儿招降方国珍,授为万户。
10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政治事件
至正十二年(1352),方国珍复反,官兵进讨失利。新任浙东都元帅纳麟哈剌主持重筑元初被毁的庆元城,以防方国珍。先是,元初隳天下城池,垂60余年,明州城池渐侵为坦途,虽有东、西两门,实为通衢。
11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政治事件
至正十五年(1355),方国珍占庆元路。
12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政治事件
至正十八年(1358),授方国珍为江浙行省左丞兼海道运粮万户,设治于庆元城中(治所地址在今中山广场)。
13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政治事件
至正十九年(1359)年,方国珍遣使向朱元璋进奉金、银、文绮通好。朱元璋遣员回访。后方国珍以庆元、台、温三路地附朱元璋,并遣其子为质。朱元璋受书却人质,并授福建行省平章。方国珍托病不受。
14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社会事件
至正二十年(1360),方国珍重修东津浮桥,刘仁本撰《平章方公重修灵桥记》。朱元璋招谕方国珍方国珍持两端,出舶5次,海运漕粮48万石至元都。
15
知识出处: 宁波市海曙区志(上册) | 类型: 政治事件
至正二十七年(1367)四月,朱元璋恶方国珍反复,下书责罪。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