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库尔勒” 相关
共 271 条 10 / 19
136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正文
境内唐代设“驿、馆、坊”。元、明时期置“站赤、驿站”,为早期的邮传机构。清代境内驿站达27个。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喀喇沙尔设电报分局报房。清宣统三年(1911),焉耆裁驿归邮,设立邮政分局。
137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正文
元代,巴州境内每个驿站有驿书(站长)1名,驿卒2~10名不等。清光绪八年(1882),巴州境内有驿书27人、驿卒113人,其中喀喇沙尔所属驿站有驿书9人、驿卒48人,轮台县所属驿站有驿书4人、驿卒23人,新平县所属驿站有驿书8人、驿卒24人...
138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正文
巴州地处古丝绸之路交通要冲。穆天子西征时,曾登巴州阿尔金山南侧和昆仑山北部。西汉时期西出阳关第一站的楼兰古城,占地面积10.86万平方米,城内各种建筑群落主次分明,排列有序,官署区的建筑气势宏伟,别具一格,其建设规模与建设水平可与同期内地的...
139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正文
库尔勒市地扼南北疆交通要冲,位于天山南麓,新疆中部,塔里木盆地东北缘。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库尔勒被定为南疆23小城之一。嘉庆十五年(1810),库尔勒城贸易汉民渐多,派把总率兵驻守。清同治末期至光绪初期,阿古柏占据库尔勒时,其镇直径...
140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正文
【城镇道路】 民国时期,境内城镇街巷均为土质路面。至1949年,全州共有街道21条,总长约17公里,路面宽5~8米,只能走马车,大车过后尘灰飞扬。50年代末60年代初,随着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汽车流动指数和频率上升,城市的道...
141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正文
清代,境内各城镇绿化情况无资料。民国27年(1938)和民国37年(1948),且末、轮台、焉耆等县城分别在公园、渠旁、院落植树6.47万株和30万株,栽植杨树、柳树、苹果、葡萄、杏树、桃树、桑树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焉耆专...
142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境内承办邮电业务的驿站或租用民房,或在戈壁荒野就地取材,营造简单的房舍,有不少驿站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
143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巴州境内无广播电视设施。
144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巴州城乡为土木结构平房,基础工程施工多用填土压实法,仅少数公房以沙子垫层石灰沙浆砌砖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基本上沿袭以前的方法。1957~1962年,库尔勒县开始建2~3层楼房,基础均为条形浅基础;只有在焉耆盆地地下水位较...
145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正文
清光绪十年(1884),焉耆设喀喇沙尔直隶厅,城乡建设由直隶厅衙门统一管理。民国年间,焉耆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建设局(后改科)统管营造及城乡建设事务,库尔勒县成立市政建设委员会。
146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正文
明末清初,境内自种自制自销少量莫合烟。民国时期,境内销售少量苏联进口卷烟,主要品种有“大楼”、“炮什克”、“马牌”等。之后,境内销售的卷烟品种增加“咖啡”、“菲利甫”、“骞马”、“无敌”、“中山门”、“杜鲁门”等。
147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巴州小食品加工业十分落后,糖果、糕点、饼干、奶制品、罐头货量很少,花糖、圆球糖、纸包糖、疙瘩糖货源都来自内地和苏联,并且时有时无,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
148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正文
【牛羊肉购销】 境内畜牧业历史悠久。古代,境内经济以牧业为主,食品主要成分是牛羊肉。由于交通运输困难,牛羊肉外销难的问题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149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境内农民自种自食少量蔬菜,很少上市销售。
150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巴州地区没有专门经营石油的商店,官办的裕新土产公司焉耆分公司曾兼营过一些煤油,但时断时续。另有一些私商从迪化购买少量煤油在焉耆、库尔勒、轮台、和静零售。当地居民主要用菜籽油掌灯照明,对煤油依赖性不大,故销售量较小。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