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宁德地区” 相关
共 1119 条 73 / 75
1081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水缸石制水缸较有特色,八角形或长方形,深0.5米、长1.4、米,宽0.7米左右,用以储备饮用水。
1082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茶筒用毛竹节制成。大筒是3至4节毛竹节,小筒是1至2节毛竹节,筒上有双耳,上系小麻绳,畲村家家户户必备之物。供上山下田劳动,用以盛放茶水。有些地方还利用茶筒盛酒,名叫酒筒。
1083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背篓用竹篾编织而成,篓口为椭圆形,扁瓶状,篓口双侧系以小棕绳,用单肩挎背,常用于上山采茶,下园讨菜。用作上集市采购装货物的背篓,造工更讲究,通常小巧玲珑,制作精美。
1084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畲族村有端午节包“菅粽”的习俗。村民们用菅粽祭奉祖公后,自家吃用或馈送亲友。过节插艾草、悬菖蒲,辟邪祈福之类习俗和当地汉族相同。
1085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畲族群众通常在中秋节蒸米糕,买月饼、糖果赠送亲友。是夜有的畲族村还举行祭祖和盘歌活动。
1086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做旧年,较为隆重,合家团坐吃“长岁饭”,祝吉祥。饭后到厅堂贴对联和在粮仓上贴封条(红纸条)。蒸糯米,做糍粑,将吃剩部分藏入粮仓,来年取出,谓之“吃有余”。 家庭主妇得在灶堂里埋“隔年火种”,取意炊烟不断。入夜合家团聚守岁,...
1087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开正福,正月初一至初四日,主要是祈求一年四季平安;农历二月初一(或初二),为春福,祈求春耕顺利,五谷丰登;立夏日为夏福,庆祝麦子收成,这一天,有吃面条和夏饼的习俗。端午节前后(或农历五月三十日)晚稻番薯都已栽插,为保苗福,祈求保护庄稼免遭灾...
1088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农历三月初三,是畲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畲族男女成群结队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子(杜鹃科,乌饭树),泡制乌米饭,缅怀先祖,并以乌饭赠亲友,预祝丰年。
1089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农历四月初八日,为畲族的牛歇节。是日不鞭牛,清早就把牛赶到山上吃草,梳洗牛身,做牛栏卫生,还以泥鳅鸡蛋泡酒或用米粥、薯米粥等精饲料喂牛。村里有“牛王庙”的,要在这一天供祭。
1090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农历六月初六日,为晒服节。畲民在这一天晒衣物外,凡珍藏的书籍、歌本、契约文凭等,也在这天翻晒,不使虫蛀损害。相传在这一天晒过的东西,不会发霉虫蛀。
1091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农历七、八月,水稻开镰后即过尝新节,又为“食新节”。按畲族传统,开镰收割必须先择吉日。他们把头一趟割下的稻谷碾成米,煮成白米饭,供祭地方神、祖公神和灶神。祭毕,请亲邻一起品尝新米饭。桌上要请本家长辈先“动筷”,以示尊敬老人,祝贺老人健康长寿...
1092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立冬”日,是畲族农户的圆冬节。这一天,户户砻糯谷,舂米做糍粑,杀鸡宰鸭,全家聚餐,吃汤圆,庆祝一年辛勤劳动所取得的好收成。个别畲民因某种原因“立冬”未曾做糍,那么,到“冬至”也要补上“圆冬节”这一餐。
1093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农历正月初一是畲族传统大年日。是日凌晨家家户户争先挑龙头水、燃放爆竹,点香“接年”。正月初一人人着新装,喝糖茶,吃糕点、“长寿面”以求行时、长命;吃完年饭,要装一碗米饭留着“压碗”,以示有吃有余。同住一房的亲邻还要互相请喝糖茶贺年。当天,邻...
1094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农历正月初四日,是古田富达村畲族蓝姓村民祭祖日。传说蓝应潮之父蓝文卿曾为唐朝节度使,晚年隐居侯官东流境雪峰下,舍家业为雪峰寺后,迁居古田县富达村。蓝应潮成为该村蓝姓始祖。村民在每年初四日抬迎蓝应潮塑像,供祭,并上演神戏,直到正月十五日将塑像...
1095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 类型: 民俗
农历正月初六日,是宁德雷东、丹斗畲族钟姓祭祀其先祖钟友文之日。该村村民在各自厅堂上摆供品香案祭拜祖先。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