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567条
析出资源
2179条
图表
387条

检索条件

与 “地方史志” 相关
共 2567 条 34 / 172
496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初,县人民政府接管县立初级中学和浒湾中学,将县立初级中学改名为金溪中学,1950年秋又将浒湾中学并入金溪中学。1956年复办浒湾中学,招收初中2个班。1958年,金溪中学始设高中班。I965年,全县有完中2所,初中4所。1968年,在“...
497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私塾先生则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东家聘请,一是自己开办,自任教师。民国时期,私塾先生的任用与清末相同。民国18年后,保国民学校教师由县教育科委派;区、乡中心小学校长由县政府委任,教师由校长聘请;初级中学校长由上一级政府任命,教师由校长聘请;私立...
498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一、经费金溪设立县学后即有学田,以地租收入充文庙祭祀、学官和杂役的薪俸,生员的膏火补贴,校舍的修建及教学设施的添置等。学田岁收租米146石多,嘉定元年(1208)至宝祐元年(1253),增至286斛。元朝中期,仓廪亏虚,岁无收入。元延祐五年...
499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中期改为“四二”制,即初小四年,高小二年,解放初期沿用“四二”制。1953年秋,试行五年一贯制,1954年春暂缓推行,仍沿用“四二”制。1971年后,改为五年一贯制。每年春秋两季招生。解放以后沿用旧制,每年秋季招生。1980年开始,全县...
500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小学民国初年为“四三”制,即初小四年,高小三年。民国中期改为“四二”制,即初小四年,高小二年,解放初期沿用“四二”制。1953年秋,试行五年一贯制,1954年春暂缓推行,仍沿用“四二”制。
501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中学金溪始建中学后,学制即为“三三”制,即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每年春秋两季招生。解放以后沿用旧制,每年秋季招生。1960年,试行五年一贯制,即初中二年,高中三年。1961年恢复“三三”制,1971年又改为“二二”制,即初中二年,高中二年。1...
502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蒙馆,主要教认字和写字(描红),教材有《上大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七言杂字》等,时间安排为早晨、下午读背,上午习字。
503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蒙馆主要教认字和写字(描红),教材有《上大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七言杂字》等,时间安排为早晨、下午读背,上午习字。经馆开讲的课本有“四书”、“五经”、《古文评注》、《古文观止》、《古文辞类纂》、《昭明文选...
504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幼儿园开设图画、音乐、手工劳动、体育、语言、计算常识等课程。
505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小学民国后期,初小开设国语、算术、常识、美术、劳作、音乐、体育、训练等课程;高小开设国语、算术、自然、音乐、体育、劳作、公民训练等课程。
506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中学在民国时期,初中设国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动物、植物、卫生、博物、历史、地理、公民、音乐、劳作、图画、童军等;高中设国文、英语、历史、地理、公民、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矿物、体育、劳作、图画、音乐、军训等课程。
507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解放后,于1950年废止军训、公民、童军等课程,初中设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图画;高中设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俄语等课程。1958年增设劳动课。“文化大革命”中,强调阶级...
508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宋元明清,实行科举考试,以八股文取士。科举考试分童子试、乡试、会试、殿试和朝考。其中文科,从元朝开始至清光绪三十一年,金溪的秀才、廪生、监生经过乡试取中举人者共635人;从宋朝淳化三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金溪的举人经过会试、殿试取中进士者共2...
509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吴伯宗,明朝洪武三年乡试第一名,解元。许廷桂,清朝咸丰九年乡试第一名,解元。
510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武科,从明朝万历元年(1573)至清光绪三十一年,金溪的武生员经过乡试取中武举人者共178人,武举人经过会试取中武进士者共24人,其中乡试中名列第一者共有8名: 吴士俊,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乡试第一名,武解元。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