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
共 2400 条 141 / 160
2101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 类型: 其他
路网工程 包括滨江大道、和气路、坪田路、公略路、井冈路、白云山路、茨坪路、湖滨东路、湖滨西路、和气西路、江东路、渼陂西路、文天祥南路、文天祥北路、赣江南路、赣江北路、公略北路、经一路、经二北路、白云山南路、张家坊路、行政路、枫塘路、周家坊路...
2102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 类型: 其他
景观工程包括滨江新区内湖开挖及园林驳岸工程和内河景观工程。内湖开挖及园林驳岸工程南起赣江大道与经二路路口,北至渼陂西路与滨江大道交叉口北端,全长约3.6公里,水流方向为由南向北,与吉安段赣江水流方向一致,跨内河设计有市政桥15座,景观桥梁一...
2103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 类型: 其他
污水提升泵站工程 工程位于滨江新区渼陂西路以北,湖滨东路以西地块,二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542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建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及场区室外配套工程。工程计划于2011年1月竣工,总投资约300万元。工程业主单位为吉安市城市建设...
2104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 类型: 粮食
吉安自古就是重要产粮地区,北宋农学家曾安止在《禾谱》序中说:“江南俗厚,以农为生,吉居其右,尤殷且勤,漕台岁贡百万斛,调吉谷者十常六七”。水稻按米质分类,有粘稻和糯稻;按生态特征分类,有粳稻和籼稻,境内籼稻栽种居多,粳稻栽种很少;按种植季节...
2105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 类型: 粮食
大豆,区内豆类以种植大豆为主,全区各地均有种植,但主要分布在值夏、富田、富滩、新圩、天玉和河东等乡镇。按播种和收获期分,有早大豆、晚大豆。早大豆于清明前后播种,小暑前后收获,多以旱地、山坡地、望天丘和田埂种植,主要是用于剥新鲜毛豆作为蔬菜上...
2106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 类型: 粮食
蚕豆,俗称大豌豆。“秋分”前后播种,次年“立夏”前后收获。境内均有种植,一般种在旱地或山坡上,平均亩产约77公斤。
2107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 类型: 粮食
豌豆,俗称小豌豆,播种和收获时间以及播种地点与蚕豆相同。平均亩产约76公斤。
2108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 类型: 粮食
绿豆,俗称青豆。绿豆为民间用作清热解暑食品,并作为制作高级粉丝的原料,是传统作物,适应性强,耐贫瘠,易种植,生长期短,果实成熟期先后不一,收获费工,产量不高,亩产一般在55公斤。1985年以后,引进了中绿1号、中绿2号两个品种,具有产量高,...
2109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 类型: 粮食
红薯,全区均有种植,多以旱地种植早红薯为主,区内种植相对较多的有富田、值夏、富滩、新圩、河东和天玉等乡镇。是境内的传统旱粮,新中国建立前山区有“一季番薯半年粮”之说,以红薯作为主食。红薯也可加工成淀粉、粉皮、粉丝,还可酿酒,制成酒精。红薯的...
2110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 类型: 粮食
荞麦俗称花麦。境内历来有种荞麦习惯,把它当做备荒作物。“立秋”至“处署”利用秋闲田播种,一贯栽青秆、红秆两个品种。采取翻耕点播,盖灰、出苗后锄草一次,生育期一般80天左右,“立冬”前后收获,一般亩产40~50公斤。20世纪80年代后基本不种...
2111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 类型: 粮食
玉米零星种植于旱地、菜地,河东、天玉等乡镇种植面积较大,以鲜食为主。过去沿袭种植本地高秆玉米,1984年引进杂交玉米中单3号,并用其亲本作母本,与330作父本杂交成中单2号。
2112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 类型: 粮食
历来种植本地糯高粱,1971年引进杂交高粱。
2113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 类型: 粮食
油菜古代称“芸苔”。元朝,南方水稻地区已大量利用冬闲田种植。区境内各乡镇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富滩、值夏、新圩、富田、文陂、天玉和河东等乡镇。大多栽培在冬闲稻田里,也有少数种在旱地或山坡上。境内油菜主要有三大类型,即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最早...
2114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 类型: 粮食
全区各乡镇均有种植,以富田、富滩、值夏、天玉和新圩等乡镇种植面积较大。新中国建立前,所产花生多为内销,用于榨油,果品食用。花生以前只种在旱地,1987年以来,改用粮田种的逐渐增多。以前只有春播,称早花生(又称春花生),80年代后,既有春播,...
2115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 类型: 粮食
芝麻是古老的油料作物之一。由于芝麻耐旱、耐瘠、出油率高,但产量比其他油料作物较低,因此,农民只利用贫瘠缺水的旱地、沙滩地或山坡地种植。青原区主要分布在泷江两岸的富滩、值夏及富水河两岸的富田、新圩、文陂、值夏和赣江边的河东、天玉等沙性旱地和易...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