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刘之言” 相关
共 32 条 1 / 3
1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一册 | 类型: 正文
1933年我们党在鲁南地区发动的“苍山暴动”,是山东党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次暴动尽管失败了,有着沉痛的历史教训,但是,它所体现的共产党员和暴动战士那种奋不顾身的革命精神, 却是永世不灭的。
2
知识出处: 文史资料第四辑 | 类型: 正文
韩复渠是旧中国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笔者在山东近代史的研究工作中,曾广泛接触到韩复榘各个方面的很多史料。现择其主鲁期间最根本最主要的方面,撮要整理如下,以供参改。
3
知识出处: 郯城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 类型: 正文
于霭辰六岁入私塾读书,十七岁(清光绪十八年)废学,进马头镇于顺恒商店学徒。光绪二十四年,于霭辰在家自办图始女学,实行改良。同时购置有关教育书报,潜心研究。一九〇七年父亲参加了同盟会。民国元年冬天,于霭辰当选为国民党的省议会会员。民国十四年,...
4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一九三三年七月发生的苍山暴动,是中共临郯县委领导的一次农民武装暴动。在这次暴动中成立了我党直接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鲁南游击总队。总队以下在郯马方面集中三百多人,步枪二百余支,由徐腾蛟、李锡麟、凌云志、张鲁峰等同志领导;在苍山地区集中二百五十余...
5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苍山暴动”,这在当时震惊鲁南乃至山东全省的壮烈之举,虽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但苍山人民却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苍山暴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郭云舫的英雄事迹和光辉形象,永远铭记在苍山人民的心中。
6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正文
郯城县古时候属东夷之地。历史上徐国、郯国、=国曾分别在这里建立。春秋战国时期,这里轮番遭受鲁国、齐国、吴国、越国、楚国等诸候国的征讨统治。秦汉时期,郯城是郯郡、东海郡及徐州刺史部驻地,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为鲁南苏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战...
7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类型: 正文
1980年,郯城县教育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相继进行了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调整中小学结构,普通中学学制恢复“三、三制”,普通高中保留5处,建立了2处职业技术学校、30多处初级联合中学,县乡分设实验小学和学区小学...
8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道生医院系由耶稣教牧师王锡福创办于1930年,医院设在教堂内(现城关医院),医生张寿山、王锡福,练习生邵步安,1941年撤销。 天主教医院,于1939年在天主教堂内设立(现实验二小),占房屋两间,共两人,年余更换两人,约在1941年解散。
9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 类型: 正文
“东海医院”创建于1922年,地点设在郯城县城内,创建人陈信亭(原名陈允修)。陈信亭1894年出生于郯城县第五区小屯村(现属苍山县神山镇),他于济南齐鲁医院毕业后创建了郯城最早的一家西医民营医院"东海医院",办院的宗旨是"治病救人,不分穷富...
10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一册 | 类型: 照片
11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六辑 | 时代: 不详
张恩堂,男,山东临时省委书记,1933年6月到鲁南检查工作,听取了郭云舫、刘之言的汇报,当即批准了临郯县委的暴动计划。
12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六辑 | 时代: 不详
杨贯五,男,与郭云舫、刘之言、刘文漪率领一支百多人的武装提前到达苍山。他们首先占领了苍山大圩子村地主刘翔臣的大院,安上了司令部,然后在苍山山顶上树起了两杆大红旗:一杆上绣着由郭云舫设计,几名女青年学生绣制的镰刀铁锤;另一杆红旗上绣着“中国工...
13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六辑 | 时代: 不详
刘文漪,男,与郭云舫、刘之言、杨贯五率领一支百多人的武装提前到达苍山。他们首先占领了苍山大圩子村地主刘翔臣的大院,安上了司令部,然后在苍山山顶上树起了两杆大红旗:一杆上绣着由郭云舫设计,几名女青年学生绣制的镰刀铁锤;另一杆红旗上绣着“中国工...
14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时代: 不详
刘树屏,男,1929年10月,通过鲁南地区早期共产主义活动家刘之言的发展,刘树屏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鲁南第一支部成立后,刘树屏任副书记。
15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 时代: 不详
唐东华,男,曾任中共苏鲁边区特派员。唐东华曾到郯城县立第三小学帮助刘之言正式建立“中共临郯县委员会”,指定刘之言任书记,从此“三小”成为鲁南革命力量发展的摇篮。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