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八井村” 相关
共 514 条 32 / 35
466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 类型: 统计表
467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 类型: 统计表
468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 类型: 统计表
469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 类型: 统计表
470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 类型: 统计表
471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 类型: 统计表
472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统计表
473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人物活动
1988年5月,美国俄勒岗州学者12人到罗源县八井畲村考察访问。
474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 类型: 数据统计
裁缝:新中国建立前,全村裁缝的从业人员有9人,其中3人是专业的。要想成为一名裁缝师傅,一般需要经过3年的学徒学习,而后才能独立工作。在学徒期间,其所做的一切收入归师傅所有。过去做衣裤都用手工缝纫,专门制作畲女的绣花民族服装、围裙和男人的汉装...
475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 类型: 数据统计
做土木:1949年以前,全村从事做土木业的人员有9个,每年平均可做半年时间,主要是兴修四扇房、六扇房之类的传统木结构房子,每天的工资约18斤谷子,每年收入可达20多担,而技术差些的工匠每天也有12斤谷子的收入。
476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 类型: 数据统计
制竹器:1949年以前,全村制竹器的从业人员有7人。他们当学徒的时间也是3年,在学徒期间,学徒的一切收入为师傅所有。他们平均每年有半年工作时间,编制箩、筐、土箕、簸箕、谷筛、米筛、谷笪、竹匾(俗称“薯屏”)、篮子、盖篮、果盘、竹枕头、竹凳、...
477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 类型: 数据统计
做棺木:1949年以前,八井村做棺木的从业人员有2个。他们都是到城里跟长乐人学习的,需当3年的学徒,工资以件计算,每年平均可做85天,每个棺木工资1.2元,相当于谷子20斤。由于八井畲村的情况是有钱人才有可能事先做棺木而备用,而一般穷人,都...
478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 类型: 数据统计
理发:1949年以前,八井有2个剃头师傅,最初都是向小获的汉人学习的,需当3年的学徒,农忙时返家生产,3年期满,师傅发给1套理发工具,自己去为人理发挣钱。在新中国建立之前,理发都是包全年的,16岁以上者,每人每年6斤谷子,16岁以下者则供给...
479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 类型: 数据统计
造桶:1949年以前的从业人员有2个,他们专门制作木桶,平均每人每年有80元的收入。
480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 类型: 民俗文化
“分家火”。梳洗打扮后,新娘需与其兄弟分饭吃,此俗称“分家火”。“分家火”时,新娘的兄或弟端来两碗饭,两只鸡腿和菜,与新娘一人一口饭、一口鸡腿、菜,表示新娘与其兄弟现如今已把本家的家产对分,今后本家的财产就与新娘无关了。通常新娘的大哥这时要...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