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县图书馆
正宁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正宁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10049条
基础文献
7条
析出资源
874条
图表
384条
人物
774条
机构
408条
事件
6063条
地名
6条
专题
578条
作品
771条
实物
184条
知识出处
全部
建党90年正宁大事记
正宁文史资料选辑
正宁县志
正宁文史资料选辑
正宁县国土资源志
正宁县志
正宁史话
检索条件
共 10049 条
584
/
670
8746
马故事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民俗
马故事骑在马、骡、驴身上表演的 “故事 ”。演员一人一骑,手持刀、剑、戈等任意一种兵器,摆出一种固定的姿势,依序排列。这样,人们从表演者的脸谱和兵器便可分辨出名堂来。同 “车故事 ”一样,马不能太少,越多越好。近年来,由于农户很少饲养大家畜...
8747
地故事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民俗
地故事也叫 “跑社火 ”,就是在 “地上 ”表演的 “故事 ”,适宜晚上表演,家庭院落、机关单位院子、街道、打麦场都可作为表演场地。表演内容源于古典传说,也有自编自演的创作节目。演出时,先由一丑角开路。演员根据情节,依次按不同的队列出场表演...
8748
踩高跷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民俗
踩高跷也叫 “走柳木腿 ”。表演时将木材制作的长 “木腿 ”紧缚在演员腿上。腿两边设计有踏脚的 “踏板 ”,使演员的腿脚牢系 “木腿 ”上,浑然一体,便于自由走动。“柳木腿 ”分 “三尺腿 ”、“四尺腿 ”、“五尺腿 ”3种。技术精湛的人多...
8749
芯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民俗
芯子俗称 “梢子 ”,寓意高难惊险,如同在树梢上表演。这类社火是衡量社火队水平的标志。过去多以木料制作成架子,安装在牛马车或骡车上,现在选用钢筋焊接,安装在汽车、拖拉机厢,表演者固定在架子上。人物造型逼真,服饰华丽,表演玄妙,以 “奇”、“...
8750
跑旱船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民俗
跑旱船又称 “踩旱船 ”、“莲船 ”、“彩船 ”。船体用木棍或竹棍结扎成型,用彩色绸缎或彩纸装饰一新,并插上彩花。夜晚表演时须挂红纱灯。船长约1.5至2.5米,宽1米左右。演员多是穿红着绿的青年妇女。按表演者身材的高低,用白布或彩布围起来,...
8751
霸王鞭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民俗
霸王鞭又称 “花棍 ”、“花花棍 ”、“金钱棍 ”,传说由过去穷人讨饭用的棍子演变而来。系一种广场表演艺术形式,边行进边演出。鞭长1米左右,用去皮的木棍做成。大人、小孩都可以玩,大人玩长鞭(棍),儿童玩短鞭(棍)。制作时在木鞭(棍)上钻5至...
8752
狮子舞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民俗
狮子舞又称 “耍狮子 ”,约有百余年的历史。制作 “狮子 ”时,先用竹子或木棍扎成骨架,用纸糊上,再让画工画成 “狮子 ”。“狮子 ”种类有 “猫头狮 ”、“鸡公狮 ”、“斗牛狮 ”等。“狮子 ”大张口,用彩布作狮身,饰以绒线响铃。现时多用...
8753
龙灯舞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民俗
龙灯舞也叫 “耍龙 ”、“耍龙灯 ”。源于龙播雨的故事,以示制服龙王的欢快心理,在春节期间舞演,增加欢乐喜庆气氛。以前一般用竹、木、纸、布扎成龙头龙尾和龙身,节数不等,均为单数。每节内燃蜡烛称 “龙灯 ”,不燃蜡烛叫 “布龙 ”。现在人们不...
8754
大头娃娃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民俗
大头娃娃用泥巴塑成娃娃头 “模子 ”,干后用纸贴糊,纸干后掏去泥土,即得娃娃头壳,然后用涂料涂染。表演时,演员头带硕大的娃娃头加入秧歌中,和着音乐,做出各种滑稽、幽默舞蹈动作,憨态可掬,生动有趣,令人捧腹。
8755
皮影戏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艺术
俗称 “影子戏 ”。白天借日光演唱叫 “日影子戏 ”,晚上借灯光演唱叫 “灯影子戏 ”,操纵皮影人动作叫 “挑线 ”。 县域皮影戏造型和陕西皮影戏一脉相承。影偶多用牛皮刻制,规格有两种:一种为 “寸线”,高约20厘米~30厘米;一种为 “尺...
8756
木偶戏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艺术
俗称 “肘胡子戏 ”或 “泥头子戏 ”。由艺人操纵木偶进行演唱,可在台上唱,也可在地上挡上帷幕唱,有小型、灵活、方便的优点,演出剧种、剧目和大戏一样。演出队伍较小,易于流动,1个戏班一般为10多人。要求一人多能,既能唱,又能操作。1950年...
8757
秦腔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艺术
秦腔属 “西路秦腔 ”,是县域广为流传的地方戏曲剧种,历史悠久,观众基础深厚,覆盖面大。清光绪年间(1875—1908),宫河镇王笃秦腔戏班活动频繁。民国28年(1939)后,驻新正县境的关中分区八一剧团,大胆探索,使秦腔发生深刻变革。建国...
8758
陇剧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艺术
陇剧由陇东道情演变而来。陇剧的表演在遵循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的基础上,吸收皮影人物的造型和陇东民间舞蹈的特点,借鉴兄弟戏曲剧种以及话剧、歌剧、舞蹈、电影的一些表演手法和技巧,承袭敦煌壁画的动作情趣,形成独立的艺术品位和表演程式。国家一级导演、中...
8759
眉户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艺术
眉户是由地摊子说唱形式发展起来的舞台艺术,源于陕西一带,清代盛行于县域。早期多以自弹自唱为主,清同治年间(1862—1874)后,逐渐发展为 “自乐班 ”、“地摊子 ”演唱形式,民国30年(1941)后始搬上舞台。一般不演大戏,只演一些折子...
8760
秧歌剧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
类型:
艺术
秧歌剧系创作现代剧目。民国26年(1937)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政治部 “战士剧社 ”在宫河镇王录村戏楼上,演出歌剧《亡国恨》、《打回老家去》、《放下你的鞭子》等。32年(1943),关中分区八一剧团编演秧歌剧《组织起来。新中国建立后...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