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0790 条 3896 / 4053
58426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夏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正月初一日零时一到,城乡鞭炮声四起,家家户户烧香点烛,生火炉,以红米圆,柑桔、糖品等敬神祀祖,迎接农历新年来临,俗称“开正”。初一早餐,全家吃鸡蛋线面,祝愿“福寿绵长”;午、晚吃过年饭、嫩饼菜,或饮春酒,整天不吃...
58427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俗称“上元节”。节前,家家户户舂粞,蒸糕粿,做元宵圆。节日早(午)煮元宵圆供奉祖先、神明。当日,备糕粿、菜肴祭祀祖先,礼仪如除夕。晚,合家吃团圆饭。女子新婚,娘家有元宵节送灯之俗,寓意“添丁”。其中有红、白莲花灯(红花喻女孩,白花喻男孩)1...
58428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俗称“五月节”。家家户户煎追、包粽子,采艾株、桃枝插在门上。妇女头戴艾心;小孩佩香袋,系长命缕(神镯线),在额、鼻、耳部位涂雄黄酒。全家烧艾叶、草蒲汤洗澡。正午,以食盐、茶叶、薄荷、姜丝炒制“午时茶”,备作防治中暑、呕泻之用。当天,举行卫生...
58429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俗称“七娘生”。当天中午,家家户户做糖果,备花粉、胭脂、果盒、龟果、三牲、油香饭和各色菜肴,纸轿纸亭,每种供品以“7”凑数,在厅檐口供奉七娘妈。小儿解下端午所系长命缕置于神前,礼毕扔上屋顶。 小孩有拜七娘妈为义母之俗。初生儿第一个七夕,举...
58430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俗称“七月半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道教“中元令节”、佛教“盂兰盆会”日。古时,寺观僧道诵经做法事,明代已发展到民间。当日家家祭祀祖先,“具斋供于门外或垌衢,祝祀伤亡野鬼”。又与对倭患、兵燹死难军民的祭祀相结合,形成广泛的民间超度鬼魂的风俗。...
58431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节日中午,蒸甘薯、芋头,各月饼祭祖祀神。节日夜晚,除赏月品茶吃月饼外,还常一家人或一群朋友聚玩“状元饼”。备状元饼1套,内大小月饼6色63个,最大“状元”饼1个,大如面盆口;最小“秀才”饼32个,仅铜钱般。参加者轮流投骰卜取各色月饼。最后夺...
58432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俗称“重九”。城乡居民沿袭古风,相约结伴登山。学校常在重阳前后组织师生秋游,举行爬山比赛。1988年,福建省定重阳节为老人节。节日前后,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尊老敬老助老活动,举行门球赛等各种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
58433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俗称“做岁”。做岁之前,家庭外出人员一般都要赶回家过年。旧时家家户户蒸糕做果,20世纪90年代后,社会物资丰富,多数人到购物商场备办年货,添置家具,全家动员卫生大扫除(也有雇佣专业保洁人员),门窗、橱柜、仓囤、缸灶、栅栏无不贴红春联,家庭内...
58434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节日中午,家家备肴馔,煮嫩饼菜祭祀祖先。农村大多节前蒸制清明粿,作为敬祀祖先、祭扫祖墓的供品。 泉州民俗清明节前节后各10天内为扫墓期。一家人携带糕粿、果盒上祖坟祭扫,除荆棘杂草,培墓土,献纸钱,描墓碑,焚香点烛,寄托哀思。中华人民共和国...
58435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立夏民间有食“夏面”之俗。是日中午,城乡居民烹煮鲜虾面条为膳,意在减少夏季疾病。20世纪70年代后,民间时兴“补夏”,以鸡、鸭、鳖、鳗等配合中药进补。
58436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立冬进食补品,借以御寒强身。立冬日,家家杀鸡宰鸭,备办富含营养食物与中药“四物”合炖,全家饱食一餐。即使贫寒之家,也尽力买点猪肉,烧顿干饭用以补冬。补冬讲究进食时间,民间有“立冬时刻,喝口清水也增补”的说法。
58437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俗称“冬节”。泉州地区人称冬至为“小年兜”,过节极为隆重。节前家家舂粞搓圆、蒸糕、做粿、包菜包。冬节糯米圆子,直径不上厘米,有红有白,早晨配以田薯、槟榔芋煮甜汤圆敬神祀祖,并充早膳。搓圆时往往顺便捏制些禽畜鱼虾、三牲五果、金锭谷囤等吉祥物,...
58438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每年农历八月廿八,万安琯头为纪念抗倭卫乡十班英烈,万安和城东10个社区居民手捧鲜花、香烛、祭品,打着腰鼓、小鼓,纪念“十班公妈”,缅怀革命英烈。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农历八月廿八,万安琯头周边十个村庄,发生一起倭寇入侵事件,民众遭受残...
58439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教师、医生、知识分子等尊称“先生”,其妻称“先生娘”;老板称“头家”,其妻称“头家娘”;称人父母为“恁序大人”,称人子为“公子”、女为“千金”;老汉互称“老阿兄”“老小弟”;老汉称老妇为“老兄嫂”“老小婶”;称老年人为“老大人”,称老大爷为...
58440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早晨见面招呼:“汝哗努早!”(您早!)“汝也努早。”(您也早。)路上相遇招呼:“汝卜去哪落?”(您去哪儿?)“我卜去街咧,有闲则来坐。”(我上街去,有空来坐。)上门访人见面招呼:“汝咧无闲哦!”(您忙!)“汝来,入来坐哦。”(您来,请进来坐...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