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0790 条 3895 / 4053
58411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古式街坊店铺,为长列“手巾寮”民房的变体。店面宽约3米—4米,临街有挑檐式街廊,第一间是店面,第二间是货栈或工场,往后是天井、厨房。有的店铺可再延伸数间,作为店东的住家。民国时期拓建街道,沿街商店改建为2层楼房,并吸收西方柱式建筑风格,形成...
58412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时建房,先请风水师勘地择址,再请择日馆择日动土开工。动土开工时备酒菜敬奉土地神,凡属居丧、入产房或当日犯煞者均须回避,当晚宴请建筑工人。以后每逢农历初二、十六日,必在工地敬祀土地神并宴请工人,直至竣工。建房期间,极其注意工人施工安全,防止...
58413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民居自古有“光厅暗房”的特点。厅堂是奉祀祖宗、神明和接待客人的场所,门户开敞,面向天井,空气、光线充足;卧房为私生活之处,窗小或不辟窗户,门悬篾(布)帘,光线昏暗,通风性差。民国时期,城区居室石木密棂窗户逐渐改钢筋玻璃装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58414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住宅大门忌正冲豁口、溪流、道路、屋脊、电杆和树等;庭院里忌种桃树、玉兰花;房屋忌建畚斗形;筑灶方位忌朝东或朝北;建房时正梁忌沾人血或女人跨越;门槛忌刀砍物击。
58415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时出门远行,须择吉日;行前祷告祖先、神祇,祈求保佑一路平安。出洋谋生、外出经商、婴儿初次上外祖母家,尤应着重其事。
58416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家中有人要出远门,全家小心翼翼,避免失手打破杯碗,饮食呛着,发生口角或说不吉利的话。
58417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时出远门,宦富人家常带家仆书童一路随行;平民百姓则喜结伴而行,路上互相照应。旅伴虽素不相识,也亲切友好相待。如泉谚所喻“同行不离同命”。
58418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曲调委婉悠扬,高雅别致。夏秋月夜,楼台庭院,人们或聚弦友演唱,或自弹(吹)自唱,悠然自得,处处都可听到南音声。每逢重大节日、庆典,南音社团或环坐演唱,或搭台献艺,纵情欢娱,群众游客驻足观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8419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时,城乡每逢节日、庆典、普度、迎神赛会,或群众出钱或私人独资雇请戏班,在街头、宫口搭台演出。一个地方往往好戏连台。戏班演出时间有大午夜(下午和上半夜演出)和倒吊午(上午和下半夜演出)。有戏演出,人们事先搬椅在台下占位,常有全家倾巢而出看戏...
58420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每逢元宵、中秋、国庆、元旦等节日,或社团庆典、纪念活动,常举行猜灯谜游艺活动。灯谜会由举办单位主持,谜条以彩色纸条书写,贴在绳上悬于公共场所,任人猜射,猜中者发给奖品。在家庭里,大多长辈为启迪幼辈智力而出物谜、字谜供猜,夫妻、兄弟姐妹间有以...
58421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民间宫庙设有“闲间”,人们闲暇时常聚集期间习练五音、十音,排演文艺节目,由能者传授,互教互学。下象棋也是境内民间娱乐,工余假日摆旗对弈者到处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打扑克、看电影成为人们重要娱乐。20世纪80年代,听音响、摄影、看电视成...
58422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旅途中问路、投宿、待人出语谦恭,尊重对方,切忌轻慢无礼。
58423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在家节俭为本;出远门则带足路费,舍得花钱。旅途中注重“财不露眼,物不离身”,防止招惹灾祸。
58424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亲友远行归来,特别是华侨回国,其亲友携带公鸡、线面等礼物登门造访,或设宴款待,为其接风,俗称“脱草鞋”。受礼者是华侨,则以海外带回的针线、香皂、布料等洋货或金饰、钱钞答谢;若系国内亲朋,则多以外地土特产回赠。受礼者回访,主要用红枣甜鸡蛋汤招...
58425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华侨出国或亲友远行,启程之前,其亲友或设宴送行,或携带公鸡、鸡蛋和家乡土特产等礼品上门叙别,祝愿“一路平安”,俗称“送顺风”。受礼者到达旅居地即写信或汇款致谢。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