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曲县图书馆
碌曲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碌曲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14636条
基础文献
10条
析出资源
3057条
图表
2269条
人物
1556条
机构
843条
事件
5140条
地名
200条
专题
1175条
作品
286条
实物
100条
知识出处
全部
碌曲人大志
碌曲政协志1956-...
碌曲县志
碌曲县志(1996-...
碌曲县志
碌曲县志1996-2...
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志
甘南旅游指南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
卓尼县志
检索条件
共 14636 条
915
/
976
13711
蹬棍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蹬棍也称扳棍或拉棍。是流行于境内的一种传统角力项目。比赛时两人相对坐在平地上,取一根长约1米的木棍,双方各以双手伸直相间,握住棍的中央。然后各将两腿伸直,脚掌相抵。裁判员发令后,双方即用力手拉脚蹬,拉蹬时双膝不能弯曲,以将对方臀部拉离地面1...
13712
射箭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弓箭是一种传统战争、狩猎的武器,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体育竞技器具。此地射箭比赛中使用的是群众自制的各种弓箭。比赛方法有:一是在一定距离设靶,射击者面靶站立,以规定箭数内中靶环数的多少判定名次;二是参赛者骑马急驰,对设立在跑道边一定距离的靶射箭,...
13713
抛尕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抛尕是藏族群众在多年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岀的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体育锻炼竞技功能的传统项目。近似于现代体育项目中的链球投掷。抛尕的用具是在一条1.6米左右长的细牛毛绳中间制一个皮窝子,用食指和拇指卡紧两头,一头的绳头小环套在食指上,另一头夹在食指与...
13714
举皮袋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举皮袋是当地藏族群众进行的举重比赛。比赛时皮袋内盛土或沙,然后称重量,放置地上,参赛者双手抓住皮袋,用力上举过腰到肩,以所举的重量评定名次。
13715
踢毽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踢毽子是一项极普及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毽子是用鸡毛或牛毛、羊毛、狗毛等固定在古钱币方眼中制成,这一活动于冬秋两季盛行。其踢法多样,可以比次数、比花样。对活动关节,加强韧带等有良好作用,老少皆宜。踢毽子活动的历史悠久,明朝刘侗著的《帝京景物略》...
13716
藏族式民间跳方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藏式民间跳方是当地农牧区广泛进行的一种棋类智力对抗比赛。比赛双方在地上或一块木板上画上棋盘,棋盘有纵横8格、9格、12格之分,对奕时各执一色棋子,棋子多用石子或小柴棍代替。布局时双方力争置子多成方格,然后,计方格数吃掉对方棋子,以成方多且吃...
13717
荡秋千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荡秋千是农牧民每年农历腊月初八至二月初二日组织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之一。秋千有硬秋和软秋两种。硬秋千是用两根丈余长的木杆,一头拴在横梁上,一头装脚踏板制成;软秋千是用两根粗麻绳拴在横梁上制成。荡秋千主要比参赛者踩秋技术的高低和胆量的大小,...
13718
跑纸马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跑纸马流行于县境藏巴哇乡包舍口一带的民间社火中,是一项非竞技的民间传统活动。每年古历正月初六晚开始至正月十六日晚结束。举行活动时由青年身跨战马(用竹条扎成马头和马身中间扎一个圆圈固定在腰部,外面糊彩色花纸,内点蜡烛),身着战袍,手执战旗,成...
13719
卡歌交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卡歌交是藏语,意为双人抱腰后,连续进行直腿滚翻的双人技巧运动。在劳动之余和“香浪"节等集会中进行比赛。比赛时谁翻的次数多或谁翻得轻快、灵巧,谁就取胜。这种体育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活跃场面中的气氛。
13720
顶头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是卓尼县境普遍流行的一项运动,多在青少年中进行,通过竞赛,磨练人的耐心和毅力。在参赛双方年龄、体力及身高等基本相似的条件下,两人进行角逐。即先在地上划一条横线,两人对面站立于界线前,在各自身后约1米处划一条横线。比赛时双方四肢着地,两头相抵...
13721
苯教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苯教崇拜日、月、天地、星辰、山川、河流等自然物体及现象。重祭祀、占卜、禳解等,因教徒惯留长发、盘髻于头后用黑布包扎,故又称其为“黑教”。当地俗称黑教徒为“阿乃苯本”,其可娶妻生子,多在家作法事,诵经时以鼓铃作乐器,有“司铃”、“司兰”,口诵...
13722
宁玛派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中历史最悠久的教派之一,也是藏传佛教传入卓尼之初的教派。因该派僧人穿红衣、戴红帽而称为“红教”。教徒以父子传承、重密宗。僧人多在家修行,既可成家立业,又可娶妻生子,且以分散活动为主。卓尼红教的传播者据说是西藏宁玛巴学者召干日...
13723
萨迦派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萨迦派“萨迦”藏语意为“灰白土”。因其创始人在家乡灰白土地址上建祖寺而名。又因该教派寺院围墙均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条纹,故称为“花教”。其教派以弘扬道果,传授显密教法,不禁娶妻为宗旨,唯规定生子后不准再近女色。 萨...
13724
格鲁派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格鲁派明初由宗喀巴创立,“格鲁”意为善规,因其僧人戴黄色僧帽而又称为“黄教”。明天顺年间,卓尼大寺堪布仁钦龙布赴拉萨从师修习,正值西藏各寺改宗黄教,盛行黄教显密两宗教义。待他通达了黄教显密精义后返回卓尼,亦大刀阔斧改革宗教,弘扬黄教教义,在...
13725
噶举派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噶举派(俗称白教),当地无其教派的传入和寺院创建历史可考。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