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迦派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唯一号: 292534020230000409
专题名称: 萨迦派
文件路径: 2925/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704.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萨迦派“萨迦”藏语意为“灰白土”。因其创始人在家乡灰白土地址上建祖寺而名。又因该教派寺院围墙均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条纹,故称为“花教”。其教派以弘扬道果,传授显密教法,不禁娶妻为宗旨,唯规定生子后不准再近女色。 萨迦派的传入以卓尼大寺(即后来之禅定寺)的建立为标志。据《安多政教史》载:萨迦法王八思巴应元世祖召见,于1254年途经卓尼,看中了这块原由红教小寺占据,山川钟灵毓秀的宝地,命精通经典的萨迦巴格西西绕益西在此建寺弘扬佛法。至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时,已先后建成吉祥密集佛殿(大经堂)、佛塔和释迦佛像。随着卓尼大寺的建成和元世祖决心在甘青间建成108座寺院的愿心,又相继在当地建成垂巴寺、岔道尔寺(闫家寺)、侯家寺、麻闹寺等五大寺。又将其地原有的竹当寺、车巴寺、录竹寺、禾驮寺等寺院改宗为花教。并如朝廷所愿在境内边界与邻地民间扩建大小寺院约108座,禅定属寺108座之说当源于此时。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

《卓尼县志》是卓尼县地方史志编委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民族宗教政策为依据,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编纂的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亦是卓尼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其上限力求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底,个别分志因资料占有实际情况而略有参差。本志综合志、记、传、图、表、录为一体,以志为主,附以图表传记。记事用语体文记述。力求资料翔实准确,详今略古,立足当代。本志以现代社会分工和地方特点为依据谋卷析章,由专志、章、节三层构成,部分节下设目。横排竖写,一贯到底。志首设概述、大事记纵摄全书,志中设专志31卷分门别类,志尾设附录辑杂拾萃。古代纪年、地名、职官等称谓,均依当时历史习惯。历代年号后注明公元纪年;当代事件均用现行公元纪年、职称及标准地名。人物传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主要收录卓尼籍有重大影响的已故知名人士,对在本地具有重要业绩的外籍已故知名人士一并立传,以卒年为序排列。革命烈士英名录中收录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为卓尼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人物表中收录卓尼籍 在外地工作的副县级以上军政人物和外籍高级专业技术人物及部分英雄模范 人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