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4636 条 926 / 976
13876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插箭节,是藏族民族民间流传的古老的由祭祀仪式衍化而成的节日,该节实为祭祀山神,只有成年男子参加,藏族信奉象征性的地方神,属原始多神教的一种信仰,山神藏语称“拉卜则”,它通常为一丛状物,用木杆、木片制作成箭镞或刀状,插成一丛,用栅栏围定,外垒...
13877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尕扎节,是郎木寺西仓寺院的重要节日。每年农历7月举行,节日期间举行跳神舞,辩论讲经大型佛事活动,和尚们互相提出疑难问题进行辩论,讲经答辩方式决定和尚的晋级,该节实为鼓励僧众钻研经典的节日。
13878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天葬,在病危时即请喇嘛念经。人死后,将尸弯起,用其生前的腰带将死者捆缚,用哈达包住口,放在屋内或帐蓬的一角,用白布或衣物遮盖外后。点酥油灯祭奠,停尸三至五日,并请和尚念经,超度祈祷死者升往善地。并向寺院发放布施,由寺院诵经超度,尸前供祭品,...
13879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水葬,县城以东的洮河沿岸葬俗,将尸体投入河中以行送葬。
13880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土葬是对有患有传染病者采取的丧葬形式,一般埋的很深,以防传染。
13881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 类型: 专题知识
这类地层以极岩和砂岩为主,夹杂硅质岩或硅质灰岩,下泥盆统则有较多的碳酸盐岩,上部为深灰色厚层,中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夹板岩,下部多泥灰岩夹杂色板岩。
13882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 类型: 专题知识
该层主要为一套灰色厚层块状灰岩、上部夹砂岩、页岩等,顶部下三迭统(T1)在尕海一则岔以北则为薄层灰岩与砂岩互层。
13883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 类型: 专题知识
主要分布在西倾山、尕海一郎本寺一带,侏罗系为中下统(T1一2),主要为大山岩夹碎岩,含煤。白垩系为下统(K1)为一套紫红色胶结板层的砾岩、砂砾岩,以上岩层均产生构造变动。
13884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 类型: 专题知识
为上新统(N2),岩性主要为砂岩、砂质泥岩、含少量砾岩,多为红、橘红色。这类地层亦有构造变动,但不剧烈,集中分布在北东展布盆地中。
13885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 类型: 专题知识
这类地层中两类较有意义:一类是盆地堆积物,一类是沟河谷堆积物,按其成因可分为洪积物和冲积物,以及两者混合类型。地面所见为上更新统(Q3)和全新(Q4)两个时代。尕海为中、下更新(Q1一2)堆积物。洪积物主要分布在尕海盆地附近,由贡巴至李恰如...
13886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 类型: 专题知识
山峰处于3500米以上的亚尔玛一中翁一带,李卡如及西倾山西段属深切割的高山,沟谷切割深度多在1000米以上,基岩裸露,峰丛尖峭,悬崖峭壁随处可见,沟谷为“V”字形。
13887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 类型: 专题知识
切割深度为500一1000米,这类地段分布在拉仁关以下的冰河南岸及贡巴以东的山地,坡度略缓,有连续的草场植被,阴坡为森林植被。
13888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 类型: 专题知识
洮河下游阿拉附近的山地地势明显降低,为种植区。
13889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 类型: 专题知识
分布在加仓北部、西倾山东部、洮河两岸的大面积地区,切割深度多在500米以内。
13890
知识出处: 碌曲县志(1996-2010) | 类型: 专题知识
分布在红科、拉仁关、尕海乡采秀及郎木寺,切割深度为100一200米。六是河谷川源,主要分布在沿沈河两岸的玛艾、西仓、双岔、阿拉四乡境内。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