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50298条
基础文献
107条
析出资源
25298条
图表
3618条
人物
9510条
机构
893条
事件
5798条
地名
574条
专题
1556条
作品
2771条
实物
173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50298 条 3106 / 3354
46576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1958年4月,浦城机器厂汤越等6人与农具厂协作,利用浦城一中旧汽车头制造25匹马力三轮(前轮为胶轮,后两轮为铁轮)拖拉机1台,命名为“五一”号,在七星桥附近农田试车,后送省展览。6月,福建省汽车运输局浦城保养场利用旧日汽车改造两台轮式拖拉...
46577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适于水田作业,1976年引进1只,1978年发展到48只,1981年198只,1988年165只。
46578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传统耘田耙宽30~40厘米。1956年后,随着水稻密植,耙宽相应缩窄,一般为12~15厘米。
46579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1955年,全县有16把,木制框架,下端装一个钉上竹钉或铁片的滚轮,操作时推动滚轮前进,因不能精耕细作,没有推广。 1970~1972年,使用过木制匙型中耕器,工效虽高,但不能达到精耕细作的要求,1973年停止使用。
46580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木质,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插秧时,用于盛肥料蘸秧根。中耕时,用于盛肥料塞稻兜。实行合理密植后停止使用。
46581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1980年,引进转盘式和转转式施肥机两种,虽有利于保持肥效,但比撒肥费工,1982年停用。
46582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传统收割工具是镰刀,沿用至今。收割机械始自1958年,县机器厂制造手动收割机1万台,因质量低劣,不久被废弃。1974年引进机动收割机3台,但不适宜在县内使用。1978年,县拖拉机站与仙阳公社农业机械厂制造出联合收割机,收割、脱粒、清扬一次完...
46583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连枷,俗称栏杆槌。槌长60厘米左右。用能旋转的环轴,装在2米许的长木(竹)柄上,用于豆类脱粒。
46584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用竹篾编成,用于手工簸扬谷物,清除稗谷、杂物。
46585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圆形,用竹篾编成网状,网眼的粗细有不同的用途,分为谷筛、米筛、笼筛,均属传统工具,至今仍沿用。
46586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又称风扇,用于清除谷物中的灰糠及尘土等,沿用至今。
46587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竹篾编成,一般长4米,宽2.5米。1956年秋,曙光高级农业合作社建成全县第一个面积为800平方米水泥晒谷坪,其后逐步推广,农村大多仍用谷席。
46588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其他
1981年,引进广东产的堆放式简易谷物烘干机及广西产常温风干堆放仓各1台,因需耗用燃料,晴天又不需使用,故未推广。
46589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经济作物、农作物
浦城以水稻为传统粮食作物。明嘉靖二十年(1541)重修的《建宁府志》称浦城为当时闽北粮食主要产地。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浦城共有18个水稻品种。民国25年(1936),水稻种植面积618000亩,稻谷产量76890.85吨,亩产124...
46590
知识出处: 浦城县志 | 类型: 经济作物、农作物
利用冬闲田种植,一般年份全县种植5000~10000亩。抗日战争期间,最多年份为民国28年,种植3.77万亩,亩产50公斤。此后农民认为小麦吸肥多,会影响后茬水稻产量,种植面积又逐渐减少。1949年种植6665亩,产量237吨。在农业合作化...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