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6260 条 1052 / 1084
15766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民俗
开斋节按教义规定,每年伊斯兰教历九月为斋月。斋戒期间,穆斯林只能在日出之前和日落之后进餐,白天禁止饮食,直到九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晩看到新月后第二天(教历十月一日)即为开斋节。这天,穆斯林沐浴更衣,喜气洋洋,走亲访友,互致“赛拉木”(问好的意...
15767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民俗
古尔邦节开斋节后七十天,即教历十二月十日。"古尔邦''是阿拉伯语“宰牲”的意思,所以,通常把这一节日的名称汉译为“宰牲节”。节日期间,穆斯林家家户户收拾得干干净净,宰羊屠牛,一部分献给清真寺,其余用来赠送亲友或款待客人。 另外尚有“盖德尔夜...
15768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民俗
通媒男到十五六岁甚至十二三岁,即由父母央媒求亲,也有在儿童年龄即定婚的,俗称“娃娃亲”。若女方聘媒向男方求亲,名曰“倒提媒”,如女方要求男方条件高,习称“攀亲”。双方父母在对彼方年貌、人品及家庭财产情况探听了解后,认为基本可以,即行“允婚”...
15769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民俗
定亲多称“传柬”或“换帖”。男家写好柬帖(即定婚书)附彩礼送女家,女家回帖,作为定亲的依据。换柬后,亲友邻居送物送钱祝贺,男家备酒席答谢媒人和亲友。
15770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民俗
送婚帖又叫“送年命帖”。男女到结婚年龄(一般女在十八岁以上,男小则十二三岁、大则二十几岁),男方根据女方的命相,请人择定吉期(俗称“选日子”、“看日子”),并将吉期通知女方,女方若同意,便选择吉日良辰,正式向女方送婚帖。帖上写明迎亲日期、新...
15771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民俗
贺喜婚前,男方的亲友邻居都备礼品祝贺,称“贺喜”。向待嫁的女子送喜礼,称作 “填箱”或“添箱”。男方在结婚前一天备席庆贺。
15772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民俗
迎亲俗称“办喜事”。迎亲的前一日,女方即将嫁妆送至男家。男方帖喜联、挂喜嶂、铺炕、填枕头做好迎娶准备。晚上,新郎给近处的亲友长辈“行礼”。迎亲这天,按既定时辰,男方排列仪仗,吹鼓手奏乐,用轿(较贫者用车)到女家迎娶。娶亲有“大娶”与“小娶”...
15773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民俗
住日子、会亲家婚后第三天,新娘回娘家住两日,曰“住对日”,或女家下帖接闺女请女婿。新郎、新娘双方同去岳家,此谓“回门”或“认亲”(俗说“接三天”)。女家设宴款待女婿,俗称“请女婿”。接三天回来,新娘拜见公婆及近族长辈,并祭告于祖祠或去祖茔祭...
15774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民俗
殓衣、含殓死者将气绝时,家人急速给死者穿寿衣。男用棉袍马褂,头帽足靴;女用手帕、大袄、裙子。寿衣全用布条系上,取“带子”即后继有人之意。殓衣后,移尸于堂前灵床之上仰卧,口中放铜钱或玉石1枚,称“含殓”。同时,请人帮助治丧。先请“总理”1名,...
15775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民俗
停灵亦称守灵,又称“小殓”。尸身停于灵床之上仰卧,身下铺草纸,盖白布单子,谓之“铺金盖银”。也有的面盖火纸,身覆棉被,头枕三角式枕头,叫作“鸡鸣枕”,双足用茴麻系绊。灵前摆一小桌,放面条1碗,称“倒头面”。桌上置长明灯,燃香,摆供,供死者牌...
15776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民俗
擢汤亦称“送汤”。停灵期间,要到土地庙祭奠。侍候丧局者托供品于前,孝子提汤罐其后(多为米汤或面条汤),家眷相随至土地庙哭奠。传说死者鬼魂在去见阎王之前,先被土地爷在土地庙羁押3天。故死者亲人为其鬼魂“送汤”,连送3次。“擢汤”完毕之后,接着...
15777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民俗
人殓亦称“大殓”。人死后3日内入殓。其时,奏乐、诵经,先由孝子为死者净面,用镜子“开光”,后将死者抬入棺材,背下铺铜钱,盖棺、叩钉,全家举哀痛哭。
15778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民俗
成服人死后3日内,全家易凶服,孝子披麻带孝、持丧棒,妇女头扎孝带。其间,邀族邻集议,择吉殡葬,筹备礼仪,备办酒筵,讣告亲友。
15779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民俗
发丧开吊其时,奏鼓乐,诵经文,亲友临吊多送挽嶂、挽联或折礼(现金),至亲多为三牲祭、纸箔、供果。吊唁者要到灵前叩头行拜,孝子匍匐灵旁陪灵答礼。另有执司应接筵客。
15780
知识出处: 聊城地区志 | 类型: 民俗
出殡一般在午饭后,将棺材抬到大门外或街头已备好的架子上。孝子跪在棺前痛哭。先行起柩礼,然后起灵(将灵柩抬起)。此时,孝子将已备好的瓦盆举过头顶摔碎,俗称“摔老盆子”。接着,一执事拿着纸钱,边走边撒,前头引领。孝子手持引魂幡,在棺前边哭边退,...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