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0850条
基础文献
75条
析出资源
15337条
图表
10528条
人物
3638条
机构
380条
事件
1918条
地名
1259条
专题
4594条
作品
2556条
实物
565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40850 条 2531 / 2724
37951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建筑
忠洋花桥位于屏南县黛溪镇忠洋村水尾,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六年重建,因枋上画满各种人物和花卉,故名花桥,今梁上依稀可见残留之画。该桥为平梁式木构廊桥,桥堍以块石砌筑,桥面以粗大杉木为梁,上铺厚木板。
37952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建筑
漈下花桥位于屏南县甘棠乡漈下村中,始建于清康熙壬午年。该桥为平梁木构廊桥,桥堍以块石砌筑,桥面以杉木为梁,上铺厚木板。桥长12.6米,宽4.3米,跨径10米,桥面至水面高度3.7米。
37953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建筑
登云桥位于屏南县甘棠乡下山登村水尾,建于清同治二年。该桥为一墩两孔平梁伸臂式木构廊桥,桥堍和桥墩均以整毛块石砌筑,桥面以杉木为梁,两端和桥墩各以两层圆木构成伸臂,以增强桥面负载承受力。桥面上铺厚木板,板上铺河卵石。
37954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建筑
清乾隆二年重建,竣工之日适有恩诏至,知县沈钟将其更名为迎恩桥。该桥为石拱木屋廊桥,桥拱为块石拱砌,桥面以卵石铺设。
37955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建筑
2006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桥为石拱木屋廊桥,桥拱以块石拱砌,桥面以卵石铺设。桥长16米,宽4米,单孔跨度7米,桥面至水面高度4米。桥屋建5开间24柱,九檩穿斗式构架,双坡顶。上架瓦屋,下铺石板,为知县沈公每岁劝农之所。
37956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建筑
古厦花桥位于屏南县古峰镇古厦村东南两溪交汇处,为古代要道之一,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清乾隆四十四年二月,董事庠生陈仁与陈祖余、陈上全、陈瑞清等为首重建,聘请名师设计巧匠施工,桥拱以整毛块石为拱,上铺卵石为桥面。
37957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建筑
回村桥位于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水尾,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年间重建。该桥为石拱木屋廊桥,桥拱以块石拱砌,桥面以卵石铺设。桥长26.1米,宽4.9米,单孔跨度8.3米,桥面至水面高度5.45米。
37958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建筑
岭兜桥位于屏南县屏城乡后垅村兜自然村水尾,始建年代不详,清同治十二年七月重建。该桥为石拱木屋廊桥,桥拱以整毛块石拱砌,桥面以卵石铺设。
37959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建筑
凤溪石拱桥位于屏南县屏城乡下凤溪村头,始建于南宋宝祐六年。桥长24米,宽3.5米,桥以整毛块石为拱,拱跨6米,桥面至水面高度5米。
37960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建筑
位于屏南县国家地质公园白水洋景区内,桥两是景区入口处的一道景观,因两端桥台建在两块形似巨龟的岩石上,所以被命名为“双龟托桥”。
37961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建筑
忠洋石板桥位于屏南县黛溪镇忠洋村中,是村内主要交通要道,始建于南宋绍兴三年八月。该桥为石板平桥,桥面由三块宽厚的青石板构成桥面,桥墩由块石干砌成马腿形状,基础牢固。
37962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建筑
攀龙桥位于屏南县黛溪镇北圪村水尾,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该桥为石板平桥,桥边正中刻有“攀龙桥”三个字,虽历经230多年风雨侵蚀,至今仍清晰可见。
37963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建筑
佛仔厝位于黛溪镇北墘村,清光绪七年由该村绅耆吴云辉创建,清光绪二十一年重新装修宅院,聘请能工巧匠九人,经历三年匠作,精工雕刻了两厢房,两廊庑厢房及中门的门窗槅扇雕饰。
37964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建筑
太府堂位于岭下村中,由乡绅陆凌灿创建于清雍正年间,因民居厅堂气势恢宏,而且采用只有官府正堂和寺庙正殿方可采用的四扇杠梁式构架,因而当地群众称之为“太府堂”。
37965
知识出处: 屏南文化遗产 | 类型: 建筑
甘国宝故居位于甘棠乡小梨洋村,地理坐标东经118°57′,北纬26°57′,海拔730米。村庄有两条河流交汇,村东有一列月爿山围住出水口,村庄大致呈八卦图形,甘国宝故居处于八卦的阴极部位。故居坐北向南,主体面积115平方米,双层土木结构。外...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