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0850条
基础文献
75条
析出资源
15337条
图表
10528条
人物
3638条
机构
380条
事件
1918条
地名
1259条
专题
4594条
作品
2556条
实物
565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40850 条 2518 / 2724
37756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 类型: 建筑
位于村西,始建于宋宝元元年(1038年),清顺治辛丑年(1661年)重建,建筑面积534平方米。恭奉蓝文卿、蓝应潮及杨太婆等神像,香火盛达千年。府内至今还保存有明清时期留下的匾额、古物。
37757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 类型: 建筑
共有两座,竖立在村东头,是古田境内保存最好的石坊古迹。一座建于清道光元年,为表彰蓝氏贞女张倩姑而立。另一座建于清光绪十二年,为表彰蓝氏贞女李娥姑而立。富达石牌坊在风雨中伫立了上百年,那精美的石雕、优美的造型,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37758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 类型: 建筑
明宣德元年(1426年)始建,清康熙三十四年至三十七年(1695—1698)重建。占地面积293平方米,坐北朝南。台基两级,三合土地面,依次由门楼、天井、左右廊庑和正厅组成。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五间,明间减柱造,砖木构抬梁、穿斗混合式,单檐硬...
37759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 类型: 建筑
井口圆形,三合土砌造,口径0.7米,深1.7米;井坪用12块半梯形石板铺成。井坪上有石盆,石槽等,其中石槽口沿阴刻“正德十三年九月吉旦”。该井泉水清澈,冬暖夏凉。
37760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 类型: 建筑
宫占地104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台基两级,下台基建门楼,左右廊庑中间天井;上台基建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硬山顶。
37761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 类型: 建筑
1995年先后重建。坐北向南,由门楼、左右厢房、中间天井和正殿组成合院式建筑。保存有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铸钟1口和莲花瓣柱础等附属文物。是“柏峰八景”之一。古人陈应雷题《寓兴福庵》:“避暑身为客,谈禅间日偷;山深远寓寺,峰峻复登楼;...
37762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 类型: 建筑
主戏台为单檐歇山顶建筑,图案精致,雕工精细,刀法流畅,风格独特。戏台内的正上方是放射状的藻井(即古戏台内顶部的圆形穹顶,也俗称“鸡笼顶”),木质构件精致纤巧。这种“鸡笼顶”不仅有建筑装饰上的承重和美化的作用,而且在声学上,对戏台演唱具有拢音...
37763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 类型: 建筑
土地宫长50米,宽18米。按民间说法,戏曲演出可以酬谢神灵,祈求神灵保佑。所以,土地宫与主戏台正面相对。土地宫的正前方有6级石台阶,分新旧两层三级石台阶。土地宫的建筑历史有相关的文字证明。
37764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 类型: 建筑
建于清中期,占地550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雕刻有人物、花卉、花瓶等图案,造型精美。
37765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 类型: 建筑
建于清初,二进四合院式,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坐西北朝东南,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雕刻较为精美,有贡元、眉案双辉等多块牌匾。
37766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 类型: 建筑
建于清初,二进四合院式,占地600平方米,坐西北朝东南,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雕刻较为精美,有选魁、西序耆英等多块牌匾。
37767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 类型: 建筑
内头林氏民居,三座,造型风格基本相同,应为同时代建造。
37768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 类型: 建筑
桥头林氏民居,建于清代,占地700平方米,坐东朝西,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
37769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 类型: 建筑
建于清初,为现存最为古老的民居,占地800平方米,坐东朝西,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雕刻最为古朴、大气,有“古道晨敦”匾。
37770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 类型: 建筑
花门楼,建于清中期,占地500平方米,坐北朝南,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雕刻较为精美。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