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0850条
基础文献
75条
析出资源
15337条
图表
10528条
人物
3638条
机构
380条
事件
1918条
地名
1259条
专题
4594条
作品
2556条
实物
565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40850 条 2506 / 2724
37576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医疗
50年代初期,人民政府在畲族乡村开展古典型霍乱的预防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因而没有发生病例。1980年8月22日,罗源县鉴江公社远顶大队一社员因进食未煮熟的“暇子蛤”,引起暴发并流行副霍乱(埃尔托生物型霍乱),至次日全村发病6例,死...
37577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医疗
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畲族村常见的疫病之一,年发病率在1920/10万至2715/10万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降低蚊媒昆虫密度,疫情有所减轻。1950~1954年,罗源县年发病率降为1635/10万至1950/...
37578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医疗
病毒性肝炎常见的有甲型、乙型两类,为严重危害畲族群众健康的疾病之一。50年代起开展预防常识普及工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1973年,甲型肝炎发病率上升,罗源县飞竹公社飞竹大队塔里村发病15例,发病率达34.88%。罗源县防疫站驻村开展普查,深...
37579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医疗
白喉为秋冬季常见传染病之一。民国时期,罗源县畲村白喉年发病率140/10万至146/10万之间。50年代,年平均发病率142/10万。后推行白喉类毒素及“百白破”联合制剂预防接种和口服“万年青”醋酸液等防治措施,疫情成梯形下降。60年代,罗...
37580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医疗
是为畲村儿童常见病之一。50年代,罗源县平均年发病率为260/10万,60年代为335/10万。80年代推广百日咳菌苗及“百白破”联合制剂预防注射,年平均发病率降为13/10万。90年代随计划免疫工作的实施,发病率继续下降。2000年未发现...
37581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医疗
原为畲族村患病率与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民国时期死亡率达300/10万以上。1954年,卫生部门在畲村推广卡介苗预防接种,化学疗法治疗,患病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1973~1975年,平均死亡率为67.98/10万。1979~1980年,罗...
37582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医疗
畲族乡村流行的是班氏与马来两种丝虫病。民国时期,罗源县福丰区(今霍口乡和飞竹镇西北邻地区)为疫区。1958年开展消灭丝虫病的普查普治工作,在畲村采血9000份,微丝蚴率6.7%。经历年查治,1971年微丝蚴率下降为2.35%。1978~19...
37583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医疗
钩虫病为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俗称“过力病”、“黄肿病”。发病率较高的为罗源县八井村,钩虫感染率为19.27%,结合普查给患者免费治疗。
37584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景区
龟山青铜时代遗址 位于罗源县霍口畲族乡霍口村后,1987年发现。遗址濒临霍口溪,面积约3000平方米。采集标本有:绳纹夹砂灰陶1片,泥质方格纹灰硬陶1片,泥质蓝纹灰陶1片,泥质席纹灰黄陶4片,泥质席纹灰硬陶1片。无可辨器形。
37585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景区
道人峰青铜时代遗址 位于罗源县白塔乡钟下村七步自然村,1987年发现。遗址在距道人峰(即禾山)80米处的小路旁及附近番薯园中。因周边为岩石、山洞,面积无法估计。采集标本有:泥质大方格纹黄陶7片、红陶2片、灰陶6片,泥质小方格纹灰陶1片。器...
37586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景区
牛姆岗青铜时代遗址 位于罗源县西兰乡西兰村与寿桥村交界处。遗址南临公路、北临小溪,面积9450平方米。采集标本有:泥质席纹灰陶4片,泥质席纹黄皮陶2片。无可辨器形。
37587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景区
碗窑里窑址 位于罗源县松山镇八井村西侧2公里。窑址残片堆积层原约0.5~1米。碗帮平直,座出露胎,表面灰白色,内底绘有卷云式、莲花式条纹或密而短的篦纹。经鉴定为宋代瓷窑。
37588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景区
真茹古窑址 位于连江县长龙乡畲族村真茹的后山坡。1988年全县文物普查时采集到部分窑具、匣钵、釉碗等。从其釉色、纹饰和制形的风格看,与连江县江南乡魁岐窑址及浦口窑址出土的陶瓷窑具、釉碗等品种及工艺特征均较相似,经专家鉴定,属于南宋至元代古...
37589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兴祥寺 位于罗源县西兰乡石壁下村大坪自然村。唐大顺二年(891年)僧智韬建,原名兴王院。明万历二十七年(1609年)重建。清嘉庆六年(1801年)十二月僧通镜、徒弘辉、孙仁能重建。现存山门及两庑,面积219.55平方米。寺坐北向南,山门面...
37590
知识出处: 福州市畲族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龙华寺 位于罗源县起步镇坑山村长岗畲族自然村。五代后唐长兴二年(931年)僧真翁建。明崇祯年间(1628~1844年)僧如滨重建。1982年重修。占地672平方米,由山门、两庑、大殿组成,三面围墙。内祀石刻地藏王菩萨像,南宋嘉庆十年(12...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