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4636 条 905 / 976
13561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交通
燕石公路是从九巅峡口燕子坪经藏巴哇乡境的新堡、纳路寺进入漳县境内的拉麻至金钟乡驻地石灰路。东出漳县东扎口与甘川公路相接,全长46公里,系引洮上山工程在原大车道的基础上修建。全部工程由靖远工区3000余引洮民工历时三个月于1958年5月建成通...
13562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交通
临北公路是1962年临、卓分县后筹建的第一条公路,南起临潭县城,北经县境申藏乡越大沟山至北山恰盖乡驻地恰盖寺,全长29公里。东北与北(山)羊(沙)林区便道相接。是北山与县城之间的通道之一。临北公路工程聘请临潭公路段段长庞进恩负责测绘与工程指...
13563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交通
江尼公路全长42公里,以麻路洮河渡口为界分南北两段。南段从岷麻路之西端终点麻路起,南进车巴沟经刀告至尼巴,长27公里;北段从麻路北渡洮河进癿力沟至江可河与岷合公路相接,长15公里。全线南北横穿县属尼巴、刀告、扎古录、完冒4乡。 江尼公路始修...
13564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交通
洮新公路西起洮砚乡驻地哇尔沟村,东越白石山经柏林乡北至藏巴哇乡驻地新堡村,全长39.5公里。1969年,甘南州计委拨款1.8万元,批准在原引洮工程运输便道的基础上修建洮新公路洮(砚)、柏(林)段,长23.5公里。工程由当时的洮砚乡乡长卢文耀...
13565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交通
东新公路是卓尼、临潭、漳县三县合用的一条县乡公路。由于1972年以后洮(砚)柏(林)段、新(城)石(门口)段公路的便道通车及洮砚洮河大桥的建成,基本上构成了这条公路的雏形,但沿线路况差,绕道多,坡陡弯急,水害严重,时断时续,不能保证通车。1...
13566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主要赋存运移于各河沟谷上游汇水区的三叠系及块状岩体裂隙,多以下降泉的形式溢岀。迭山、光盖山一带中高山区,泉水平均流量为1.006升/秒;卡车沟上游三叠系碎屑岩中水位降深0.74米,出水量496.54立米/日;尼巴沟水位降深24.13米,出水...
13567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主要分布在光盖山及康多一带的晚古生代灰岩分布地区,其中光盖山大泉流量为10一100升/秒,康多一带大泉流量为1〜10升/秒,泉群流量达15.45升/秒。
13568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分布于洮河及其支流的第四系冲洪积砂砾卵石层中。洮河干流段主要见于河漫滩及一、二级阶地内;三级以上高阶地有局部含水。一、二级阶地属内叠式阶地,因而,河谷潜水具有统一的自由水面,含水层一般厚5~6米,水位埋深3〜6米,抽水试验证明,渗透系数10...
13569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53年以来,全县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同全国一样,收支完全由中央统一规定,预算一律被纳入国家统一预算,统收统支,收入多少,上交多少,地方财政支岀由中央统一拨给,拨款不抵支出,则由上级财政增补。
13570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自1980年起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财政体制。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范围,确定收支包干数,努力达到收支平衡。 划分税种体制1985一1987年开始施行定收定支,收支包干,定额补助的财政体制。由上一级财政部门确定出预算收支额,使收支相抵,...
13571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88年改革财政体制,在原定收定支,收支包干的基础上,地方财政实行“大包干”的管理办法。卓尼因地方财政收入不敷开支而继续由上级实行定额补助。
13572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58一1963年全县有5个粮站,3个粮点,仓容量达375万公斤,其中录竹、杓哇两个站点借用寺院的陈旧危房储粮,洮北粮站因仓库容量不够而堆放于露天。为了保证安全储粮,.做到有存无损,全县开展了“四无”保粮活动,努力做到“无虫、无霉、无鼠雀...
13573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本着“有仓必到,有粮必査,查必彻底”的精神,逐库、逐垛査清粮食水份、温度、杂质。
13574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采取“以帐核粮,以粮对帐”的办法,査对出、入库凭证,落实库存数量,并逐层核对,保证帐帐相符。
13575
知识出处: 卓尼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检査房屋有无漏雨下潮,仓壁是否破裂,消防设备是否有效,库内是否有易燃易爆物资,做好预防突发事故。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