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0005条
析出资源
2561条
图表
1687条
人物
2793条
机构
931条
事件
8204条
地名
807条
专题
2138条
作品
544条
实物
334条

检索条件

共 20005 条 1264 / 1334
18946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世俗音乐婚丧嫁娶时,艺人以唢呐为主,敲打吹奏,或哀伤凄凉,或热烈欢快。
18947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宗教音乐藏汉各异,用于祭祀、宗教活动。
18948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器乐“弹口口儿”(口弦琴),用整块竹片制成的微型乐器,长约10厘米,竹孔镶嵌一簧片,右边拴一线绳,平时藏于竹筒,挂在胸前。演奏时,左手握柄,按在嘴唇,右手轻轻拉动线绳,以微气控制,弹奏优美的旋律。节日或闲暇时几人围拢一起,齐奏。 其次还有“...
18949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扇子舞旧时,男角着白衣、黑褂、蓝裤,戴缎帽,挂眼镜;女角男扮女妆,上着红绸衣,下着裙,垫起假脚、发髻上插绢花,吊银穗耳环。解放后,男女角色分扮,左手执彩灯,右手执扇子,一般10〜20人,边唱边舞,盛行于白龙江畔。
18950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霸王鞭(俗称打鞭子)用细竹竿做成,长约1.2米,竹头凿孔安上铜钱,拴红绸。表演时,旋转拍打竹竿诸部位,落地起跳,拍打鞋底,重复进行。表演者10人以上,男性为主,女次之。城关、大川、南峪、武坪盛行。
18951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龙”游舞,盘舞阵式有“龙抱柱”、“龙翻身"、“龙跑阵”、“二龙戏珠”等,城关表演较多,乡间次之。
18952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师家舞铁圈绷上羊皮为鼓,手柄末端系若干个铁片吊环,鼓锤呈弓形,击鼓摇环,边敲边唱边舞。 另外,“狮子舞”、“跑旱船”、“跑纸马”、“高跷”古今流行。
18953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罗罗舞藏语称“多德”,又叫“嘉惹”,是女姓集体舞,领舞者先出场,众舞者互挽臂翩翩起舞,围圈后缓缓退开,动作一起一蹲,挽臂跃前甩后,整齐划一,步阵缓慢横向移动。
18954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摆阵舞男姓集体舞,称“玛汉”,即“玛复”,反映男子古代作战的阳刚美。
18955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马铃舞舞者执一串镶有10多个小铜铃的皮圈,起舞时随乐节拍摇动马铃,男女多以10〜20人转圈摇铃为舞,至狂跳。今铁坝、黑峪、占单等地藏族为普遍流行。
18956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敲打舞围着篝火边唱边跳。
18957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剪纸和刺绣历史悠久。是本县妇女(藏族妇女有的亦兴刺绣)手工艺之一。剪、绣水平以城关地区为代表。女孩从小就练习剪花、绣花,尤其是绣花水平高低是择婿的重要条件之一。过去民谣:“养下儿子会识字,养下女儿会扎花。大姐扎的牡丹花,二姐扎的灵芝草,剩下...
18958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舟曲称绘画、雕刻和彩塑艺人为画匠,擅长此类技术的艺人俗称“某画”。最著名者为“张画”。张画系县内峰迭乡瓜咱城内人,历经清末、民国及新中国三代,50年代中期去世。张画,精通山水、花卉、翎毛及人物,尤以人物为最。且木工娴熟,房屋架落、门窗刻镂、...
18959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景区
仙洞活水俗称“裹肚儿水”,位城北三眼峪桥子梁前半崖山洞中,状如裹肚儿,内蓄水,不流溢。下观,不见其水,须攀登崖半壁,樵、猎人常进内用竹筒或苇杆饮水。
18960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 类型: 景区
南山笔架位白龙江南岸,壁立千仞,气势突兀,与县城北山隔江相对。主峰及东西二侧峰呈“山”字形,状若笔架,诗人誉为“巨毫难得一空架”,为其地文明象征。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